核心素养观下高中数学不等式的教学探究文献综述

 2023-03-16 10:03

摘 要: 核心素养是教育的重心,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探索教育改革之路。DeSeCo指出素养是一个动态和整合的概念;欧盟历经多次调整,提出了八项核心素养;我国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提出了六大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课标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也作了说明,我国不少学者对其内涵都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在人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和“在一定知识基础上发展的”两个共同点,总结出数学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综合性、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性四个特征,并对评价体系进行了介绍。随后又分析了近几年不等式的教学研究的有关文献,总结出教学研究的四个方面。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不等式、教学评价

  1. 概念界定

(一)核心素养

教育强国,核心素养是教育的重心,也是我国课程深化改革的主导,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在一直探索符合自身的教育改革之路。早在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就开展了一个项目“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Theoretical and Conceptual Foundations,简称DeSeCo),从经济和社会的跨学科视角来探讨,寻找一组核心素养,使各年龄的人在保持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社会也能够应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技术变革和全球化的挑战[1]。DESECO指出素养是一个动态和整合的概念:是能够应对复杂要求、成功开展工作的能力;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集合体;并以行动和情境为导向的。这也决定了素养是持续、终身的,同时家庭、社会环境等也会影响一个人的素养的形成。进入21世纪后,欧盟经历四次调整,最终发布了“欧盟核心素养”,提出了8项核心素养:使用母语交流、使用外语交流、数学素养与基本的科学技术素养、数字素养、学会学习、社会与公民素养、主动意识与创业精神、文化意识与表达[2]。使得欧盟的教育与培训政策有了统一的“顶层设计”,为各成员国的教育及课程改革提供了框架和方向,也为北美和其他地区教育人才素养结构提供了案例支撑。为适应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结合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于2016年公布了研究成果,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适应终身发展、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及能力,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大核心素养[3]

(二)数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研究不断发展、完善,紧随其后的就是如何落实到各学科教育中去,结合学科特点提出更具体化的学科核心素养。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以及数学学科特点,专家修订的课程标准将数学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与数学有关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4]。《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高中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分别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5]。史宁中教授在访谈中将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总结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6]。数学的眼光就是数学抽象,数学的思维就是逻辑推理,数学的语言就是数学模型,抽象、推理和模型是最重要的三个,其他的贯穿其中,缺一不可。

  1. 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从数学素养到数学核心词再到数学核心素养。这一发展过程就不在这里进行介绍,搜寻近十年各学者、教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层面:

(一)关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与特征

对于核心素养内涵的界定,每位学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钟启泉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其作为客体侧面的教育内容与作为主体侧面的学习者关键能力的统一体而表现出来的[7]。林崇德教授在《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一书中提及,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8]。一次与史宁中教授的访谈,他简单描述了什么是核心素养,“后天形成的、与特定情境有关的、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与态度,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工具三个方面”。虽各有说法,但都可以总结为两点:在人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发展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