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法典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文献综述

 2022-08-12 10:44:05

论民法典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摘要:本文围绕“个人信息”这一主题,对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国内外部分文献进行了梳理,国内主要集中在《民法典》保护这一框架,发现国内学者主要是从个人信息性质的界定、个人信息与隐私权的关系以及被遗忘权三个方面对民法典中有关个人信息的相关规定进行了研究。而国外则是集中在分散法律、统一立法和体系性法律保护这三种模式的框架下,对个人信息保护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规定。

关键词:民法典; 个人信息; 权益;被遗忘权

一、文献综述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世界普遍进入信息社会,现代网络高度数字化的信息获取方式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手动提交、手工录入的信息获取模式。大规模、自动化的信息收集、储存情形变成了这个时代的常态。但是,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面临着科技对个人信息领域的严重冲击。因为科技的发展,降低了社会犯罪的成本,犯罪分子利用个人信息进行精准诈骗,网络平台利用个人信息进行精准营销hellip;hellip;导致其严重危及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妨害其人格的自由发展。我们没有意识到在海量信息的处理与分析变得简单的背面,其实个人信息的泄漏与滥用也变得随处可见。

二、国内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文献综述

在我国,虽然个人信息保护起步较晚,但是由于人口的基数巨大,我国个人信息领域案件频发,关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工作早就重视起来,提上了立法议程。像是今年出台的《民法典》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民法典》改变了以往对个人信息模糊不清的态度,在其人格权编中系统地确立了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在原先《民法总则》第111条的基础上,新增《民法典》1034条至1039条这六款条文对个人信息进行了全方面的规定。但是为了更好地完善《民法典》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国内的学者也多从个人信息性质的界定、个人信息与隐私权的关系以及被遗忘权三个方面对《民法典》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

(一)个人信息性质的界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