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正当防卫的防卫限度–以昆山持刀砍人案和于欢案为例文献综述

 2021-11-02 21:11:39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一、研究背景

随着媒体的报道和网络信息的传播,昆山持刀砍人案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2016年于欢辱母杀人案一起,再次将正当防卫问题拉回到大众视线,同时引起了法律界的探讨。正当防卫问题在我国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解决正当防卫防卫限度的认定问题成为了讨论焦点。

二、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979年至1997年,我国刑法不断完善,对正当防卫的标准适用进行了扩张,但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由于存在唯结果论的思维逻辑,故导致在涉及对正当防卫案件进行认定时,存在对行为人的行为要求过于严苛的现象。目前我国司法审判的现状存在着大量将正当防卫的行为认定为防卫过当,这种逻辑方法不仅减少了对防卫人的合法防卫的空间而且使我国正当防卫条款在适用中陷入僵局。

目前理论界对于正当防卫的防卫限度问题任然存在不同理解。

遇驳在关于刑法正当防卫限度的认定探究》一文中认为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由于刑法对正当防卫限度的界定并不明确,加上防卫环境的判断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以及社会约束效果和法律约束效果的非不协调性,导致司法机构难以准确、真实地对防卫人的正当防卫行为进行界定。所以加强对于刑法中正当防卫限度的认定,是现阶段政法界相关从业人员需要努力的方向。

于君刚在《正当防卫的认定逻辑及其完善》一文中指出对正当防卫的认定可从理论和司法应用两方面加以完善,在认定中可适用期待可能性理论,将《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应认定为注意规定,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应重新审视正当防卫的立法精神,克服僵化的思维模式,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与指导案例,统一适用法律标准。

崔润宬在《关于正当防卫的思考》一文中指出以解决社会矛盾、更顺利地裁决案件为目的的司法改革在中国司法领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此过程中,部分情况特殊的案件顺应了改革的需要而改变了原有的司法理论和审判方式。

高铭暄在《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界限》一文中指出防卫制度的立法规定与司法适用存在一定的脱节,正确激活与依法行使防卫权已然是当前司法政策的一大痛点。在妥善解决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司法纠葛中,要从防卫权优先的基本立场出发,树立有利于防卫人的解释立场与价值取向,适度放宽防卫限度,对防卫过当予以必要的"包容";也要从正与恶的对立、合法与不法的制衡角度,立足防卫的正当性透析防卫过当的边界所在。在规范层面,要敢于破除"唯结果论"等司法误区,立足于主客观相统一立场,对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严重后果这两个核心要素,从行为与结果层面进行综合判断,力求实现个案正义。而特殊防卫没有讨论防卫过当的余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