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3-09-28 08:09

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人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上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基于放射性思考的,图文并茂的笔记形式。而“思维可视化”概念是华东师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刘濯源提出来的,他同时带领研究团队构建了“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并在2011年以《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课题获得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立项。

(二)研究问题及研究界定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时间主要用在“感知记忆”层面,这是一种训练动物的方式,思维可视化教学重新聚焦在思维层,让教学回归对人的教育。在思维可视化技术中,我选择了表格思维可视化这一方向进行研究,综合分析表格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包括表格思维可视化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作用、表格思维可视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面的应用、表格思维可视化在复习过程的应用和表格思维可视化在教师教案编写方面的应用等四个方面,为提高小学教学的表格思维可视化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重要概念界定

思维可视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或图示组合把本来不可见的思维(思考路径及思考方法)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是一种有效学习(工作)策略。而表格思维可视化更侧重于知识表征背后的思维规律、思考方法、思考路径,在可视化的过程中更强调对思考方法及思考路径的梳理及呈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