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研究文献综述

 2023-05-10 04:05

文献综述

普惠金融是指在保证商业可持续原则和机会平等的情况下,为社会各个阶层提供有效的、适当的金融服务。

这一概念在2005年由联合国提出,其意义在于通过金融服务来不断完善基础公共设施和帮助各个阶层的人们,尤其是小微企业、农民、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

虽然普惠金融的重点是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但它并不是一个慈善公益活动,而是一个有益于全体社会并且也给提供方带来利益的活动。

从2004年支付宝出现以来,我国进入了数字普惠金融时代。

国内的金融企业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提高数字化程度,在对传统金融企业造成一定冲击的同时,也显著提高了金融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2010年以来出现了更多技术与金融业务相结合的现象,除了互联网科技和手机终端普及带来的金融数字化之外,一些新的技术也和金融行业有了融合迹象,例如大数据技术和区块链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

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逐渐形成产业上下游关系,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发展,都聚焦于尊重用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内容逐渐分化,消费金融、互联网保险、互联网理财等领域全面繁荣,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范围在不断延伸。

为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京指出,在召开的G20峰会上,普惠金融将被列为重要议题之一,并提出了3个关于普惠金融的重要文件,分别是《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