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申遗时代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与开发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7 10:08

后申遗时代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摘要:良渚古城遗址是唯一可以证明我国拥有5000年文化历史的圣地。但随着当前旅游业的快餐式发展,各类旅游景点的不断涌现,良渚古城遗址的保护面临着挑战以及开发的。本文将从文化旅游保护性发展的角度切入,结合实践中对良渚古城遗址目前现状的调查分析,以调查数据为基本依据,分析申遗成功以后的良渚古城遗址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符合良渚古城遗址现阶段又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传承和保护与开发策略。

关键词:后申遗时代;良渚古城遗址;保护与开发

一、文献综述

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目前国内在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从在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技术措施、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等方面展开。

(一)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及技术措施研究

世界遗产的独特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其“保护”是处于第一位的。与国外文化遗产面临的掠夺、故意破坏、摒弃等威胁不同的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旅游经济发展(旅游高峰期超载、旅游设施乱建、遗产地商业化与城市化),管理问题(管理不到位、人才与保护经费缺乏)、城市发展(导致文化遗产“孤岛化”)等。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方面:郑欣淼(2012)以时空为脉络,详细梳理了近 90 年来故宫博物院在“完整故宫”保护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并分别从世界文化遗产视域和故宫学视域强调了完整性和真实性对故宫价值与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在世界遗产保护的实践中,蔡世华(2008)等指出在开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实践中,提出了应当确立人文价值本位的基本理念,即进行旅游开发都要以是否有利于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人文属性为根本出发点和主要评价标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人文需求,包括历史、宗教、美学、伦理等方面的多维需求。吴铮争(2013)梳理了百年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指出国际上现代文化遗产保护修复的核心思想有:真实性、完整性及可识别性等保护理念。吴晓、李雁(2016)详细的梳理了明显陵在多年来的修缮保护中始终坚持“原真性”、“完整性”的原则实施保护措施。在过去的50年里,遗产及其保护也成为西方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Jonathan Wager(1995)提到需要教育本地民众认识到保护历史建筑和环境的价值。还有些学者对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机构进行了研究,主要是从政府的角色与地位角度来探讨政府工作对于遗产发展的影响。Wigle(1994)及国外学者普遍认同,对遗产应采取选择性营销战略,最佳方式就是鼓励更多的旅游者在淡季而非旺季来旅游,这有助于减少对文化遗产的不利影响。

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措施方面,师国伟等(2009)说明了数字化技术在国内外历史古迹,例如希腊的 ARCHE0GUIDE 数字考古导游和中国的数字圆明园项目中都有成功的应用。中国学者王航宇等(2012)、谢超峰等(2014)等还积极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管理研究历史古迹、古村落及城市等各类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涉及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与决策、监测和展示等方面。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世界文化遗产概念文献的整理,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各有不同,但却有很大的共通性,都强调保护文化遗产完整,从而传承并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