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夜间旅游意愿与行为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7 10:08

关于城市夜间旅游意愿与行为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旅游模式越来越具有时代性,旅游产品的形式呈现多元化、个性化,旅游产品的多样,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多,必然引发旅游产品竞争的加剧和旅游经营理念的创新,“夜间旅游”这一旅游类型随即诞生,并受到市场的热播,知名度较高的夜间旅游项目有桂林的“印象bull;刘三姐”系列和广州的珠江夜游。夜间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种重要形式,一方面能够提高当地居民的夜间生活质量,同时能使旅游者体验更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让游客有机会感受到一座城市的另外一面,也是对白天旅游内容的延伸和补充。想要发展城市夜间旅游则必须了解游客的旅游意愿和行为,游客对城市夜间旅游的意愿与行为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考察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在城市旅游、城市夜间旅游、旅游意愿与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脉络和成果,结合现实条件分析了研究对象——杭州在城市夜间旅游意愿与行为方面的研究现状,并进行文献考察总结。

关键词:城市旅游; 城市夜间旅游; 旅游意愿;旅游行为

一、文献综述

(一)城市夜间旅游意愿与行为的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城市旅游研究较晚,与国外的研究水平相比,有一定的差距。20世纪90年代后期得到较为快速的发展,研究重点主要在实证研究,研究的领域集中于旅游形象、旅游开发规划、旅游空间、旅游影响及城市旅游竞争力相关研究,涉及到旅游者旅游意愿与行为的研究较少。国内对夜间旅游的研究从21世纪初起步。有关夜间旅游的概念至今仍未统一,其原因主要是“夜间”的范围没有界定。曹新向和梅林认为,夜间旅游是相对于日间旅游而言的,因此夜间旅游一般指游客在晚上19点到24点的旅游活动。宋雪茜(2005)的硕士论文《苏轼夜游及其对现代夜间旅游审美的启示》中最早提出夜间旅游的概念,认为夜间旅游就是在日落到深夜这一时段,在居住地周围或在旅游目的地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欣赏夜晚的景色、参加夜间的游乐项目及在夜间的各种社交活动等内容。文中对我国发展夜间旅游的意义和制约因素做了分析,介绍了现代夜间旅游发展的概况。崔凤军、文彤等人相继从夜游市场开发思路、夜游产品类型等多角度对夜间旅游,尤其是城市夜间旅游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但总体来说,国内目前关于夜间旅游和城市夜间旅游的研究学者较少,对城市夜间旅游的研究仍处于数量不多、质量和深度不够的阶段。就夜间旅游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有以下特点和不足:研究成果总量少,相关研究文献比较有限,滞后于夜间旅游开发实践;初步研究多于深入研究、个案研究多于系统研究;对城市夜间旅游概念的界定还不够清晰,内涵和外延不够明确;对理论的探讨较多,缺乏数据的支撑。在夜间旅游现存问题方面,从佳琦(2011)等学者指出,我国居受传统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导致现在人们现在夜间旅游休闲大多还是公园散步或者看电视等固定的活动方式。张倩(2007)认为在夜间游发展中暴露出配套设施和服务亟待完善的问题,比如:城市夜间交通是否便利;夜间景区内道路是否安全;夜间餐饮是否安全卫生等,都不同程度的制约着夜间旅游的发展。杨蓁(2009)认为,从我国城市夜间旅游现状来看,不少夜间旅游的项目是昙花一现。

国内方面,旅游意愿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陈劲甫和蔡东峻(2007)将旅游意愿定义为旅游者向他人推荐的旅游目的地的和进行重游的可能性,即推荐和重游两种可能;黄东政(2009) 研究了旅游意愿与旅游动机,发现旅游意愿受到旅游动机的影响,井且会影响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李青松(2010)研究旅游意愿与媒体营销的关系,将旅游意愿定义为旅游者前往旅游目的地的一种信念。国内对旅游行为的研究起步比国外较晚,根据查阅整理文献发现,由于国内研究者学科领域的不同,他们对旅游行为研究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如保继刚于1997年首次研究旅游者行为,主要从旅游动机、旅游外动力、旅游决策、旅游偏好等方面来研究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刘纯(1992年)对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及动机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旅游动机是支配旅游行为最基本的驱动力。卢冬梅和骆培聪在2010年发表论文《厦门城市夜间旅游意愿与行为研究》,是城市夜间旅游意愿与行为研究领域目前较为重要的一篇论文,最早开始以厦门为研究对象,进行城市夜间旅游意愿与行为的研究。

2.国外研究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