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方特色文化的云南旅游演艺产品的发展——以“印象丽江”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07 09:08

基于地方特色文化的云南旅游演艺产品的发展

——以“印象丽江”为例

摘要:随着人们对现代化旅游体验的深入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成为第一营销力,以地区特色文化为主的商业表演和旅游业结合,有力的推动了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旅游演艺是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式。对于旅游演艺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这方面的研究依然处于初始阶段,总体研究内容较少、研究领域较窄,缺乏相应的框架,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比较少。本文将从《印象bull;丽江》的特色文化背景、发展现状、潜在问题等角度出发,通过对比同类型的案例,为云南旅游演艺提供切实有效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旅游演艺;云南旅游;地区特色文化;印象丽江

一、文献综述

中国的旅游演艺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对于旅游演艺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早期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旅游景区或者主题公园内的文娱演出,针对旅游演艺产品对于景区和主题公园的影响做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旅游演艺产品的战略开发、市场营销、运营管理以及旅游演艺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同时,不少学者将目光放在了在旅游演艺与文化遗产的关联上,从各个角度探讨了旅游演艺与文化之间的联系。

在对旅游演艺的概念研究上,徐世丕(2006)将国内目前的旅游演艺市场发展情况归结为三种运营模式:①以旅游山水实景为依托的打造的实景演艺产品;②以著名旅游中心区为依托打造旅游演艺产品;③由于优势互补、产业联动共同打造复合型旅游演艺项目。旅游演艺的李幼常(2007)在其硕士论文之中,界定了旅游演艺的概念,归纳了旅游演艺的四种主要类型,总结了旅游演艺的四个鲜明特点和五种突出的作用,指出旅游演艺的发展出现三大趋势,提出了旅游演艺应坚持市场开发主体的多元化的观,认为民营企业和国有的演出单位都应该参与到开发之中,以此为旅游演艺市场注入活力和资源,以期实现高效、快速的发展。朱立新(2010)发表了《中国当代的旅游演艺》一文,系统地分析了旅游演艺的基本概念、类型特征与作用意义,试图对中国当代的旅游演艺的现状进行了较为较为细致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了旅游演艺在中国古已有之,对中国旅游演艺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普遍观点表示异议,认为古时候帝王的别苑可以算是最早的景区景点,虽然旅游的主体是王公贵族,而不是平民百姓。帝王们在这些行宫别苑中纵情享乐之际,演艺娱乐自然是少不了的,这即是中国古代的旅游演艺。辛欣(2013)探究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丰富了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理论,全面分析了社区旅游一体化模式的具体实现方式。

余琪(2009)在其硕士论文之中,在对国内旅游演艺市场发展状况归纳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理论的运用和现有经验的总结与提升,对其产品开发提出基本指导思路,从而为整个旅游演艺市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保障,认为产品的创设和运作是旅游演艺产品成功开发的重要因素,旅游演艺产品,尤其是一些大型主题性旅游演艺项目,在丰富景区及旅游地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地品牌形象、完善旅游产品种类、满足旅游者多元文化需求以及提高地方经济与社会效益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此外,对激活文化演出市场、改革文化演出团体及文化事业单位的运作机制有着重大意义。

对于国内旅游演艺发展状况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对个案的探讨上。在针对旅游演艺的个案研究上,李蕾蕾、张晗等(2005)在《旅游表演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个案研究》中,认为:旅游表演是旅游体验的重要来源,主要探讨了旅游表演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研究了深圳华侨城的旅游演艺产品的类型与特点,论述了旅游演艺对于当地主题公园和景区的重要性,认为我国的部分旅游演艺项目对于景区的带动力不够,未能为周边地区带来成规模的产业关联体以及就业机会,提出中国旅游演艺产业体系的完善,需要长期的培育和引导。

吕静彩、段万春、罗崇敏(2008)在《云南旅游演艺现状》中,对于云南旅游业文化演艺的现状做了调查,针对这些状况做了分析,指明了云南旅游演艺所面临的部分困境,同时,认为目前国内游客在文化消费上的意识有所欠缺,不愿意为文化产品买单,在旅游文化产品消费这一方面,需要长期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转变。吕静彩(2008)在《云南旅游品牌的文化营销研究》中,从宏观角度分析云南省演艺业对旅游业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旅游品牌文化营销”的理念,分析旅游演艺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号召力,提出了云南省旅游品牌文化营销的对策和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