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学旅游开发研究——以曹雪芹故居为例文献综述

 2022-05-19 10:05

《南京文学旅游开发——以曹雪芹故居为例》

文献综述

  1. 引言

2019年10月31日上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消息,有批准世界上的66坐城市加入到了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其中我国的南京市被列入到了世界文学之都的行列。文学作为一种语言性艺术,自古就与旅游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文因景生,优美的景观刺激并产生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景因文名,优秀的文学作品又将旅游资源特色化,丰富了旅游资源的内涵,增强了旅游资源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基于这种密切的关系,对于文学和旅游的结合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从旅游学的角度来说,文学旅游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分支。相对来说,对于文学旅游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还很少。但是,对于之前的研究成果还尚未有人进行归纳,为此笔者对国内外文学旅游研究进行了综述。本文对国内外部分学者的有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了解了文学旅游的内涵、文学旅游资源的状况、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文学旅游的发展现状、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诚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学界业界有一定的启发,并从应用价值上为南京文学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1. 国内文学旅游研究现状

(一)文学旅游的概念及内涵研究

国内学者兆康、刘德艳早在1993年就对文学旅游做出了详尽的解释和定义,他们认为所谓文学旅游,是指以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为依托,利用其知名度和各地区、各阶层的人对文学作品的认同感和各自的审美趣味,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再现文学作品中原本运用语言所创造的人物、场景、情节等,使游人置身其中,通过审美作用,得到全方位的物质、文化享受的一种旅游活动[1]。在这之后很少有人再对此进行定义。王中军(2005)从宏观的层面阐述了文学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认为文学旅游资源既包括以文字形式存在的文学作品,也包括以实体形式存在的旅游景观[2]。张维亚认为文学旅游具有审美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甚至政治价值。旅游者出于重文心理、重人心理、怀旧心理、忧患意识等原因造访文学旅游地。因此对其开发要把握文学性、原真性、体验性、地方性的特征,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3] 。文学旅游是遗产旅游中的重要类型,受到旅游者的广泛偏好。文学旅游常常与作家和他们创作的辉煌巨著有关[4]。因此文学旅游可以定义为“与作者相关或与作品相关的,能吸引旅游者的人文旅游”。总之,国内学者对文学旅游的概念表述基本停留在描述层面,判别性较低,很难将文学旅游和其他旅游进行区分。

文学旅游的内容有很多,兆康、刘德艳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概括和阐述:文学旅游包括根据古典文学名著设计的文学旅游;根据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设计的文学旅游;根据文人游踪、文人遗迹设计的文学旅游;根据名篇、名诗、名赋、名句以及楹联设计的文学旅游等等[1]。并且这两位学者认为,文学旅游具有综合性、独创性、规定性、娱乐性。这两位学者对文学旅游的内涵及特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概括和定义。

(二)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研究

国内学者在阐述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系统的的研究主要有肖洪根从文学旅游景观产品的产生、消费与促销3个角度阐述了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5]。杨秀玲,王军华对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的开发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认为要以实景、虚景相结合的形式,对文学艺术资源进行开发[6]。余靖华等对文学旅游的开发驱动要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根据资源的文学旅游附加值与其他旅游附加值的高低对比将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分为从属跟进模式、互重并行模式、主题聚合模式以及文化提升模式[7]。喻学才提出文学名著模拟景观制作中不必拘泥于历史的真实性,而重在营造文学氛围[8]。另外,万津津也强调开发文学旅游资源应重视保护真实性[9]。贾鸿雁,王金池认为兼顾旅游客体和旅游体验真实性的建构主义真实性理论符合文学资源亦真亦幻的特点,适宜作为文学资源旅游开发的基础[10]。王浪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和实地观察,在了解白鹿原影视城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白鹿原影视城文学旅游的开发模式,总结其开发成功的经验,为今后的文学旅游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11]。吴英文从界定当代文学旅游的概念入手,对其特征及发展缓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个中原因提出当代文学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开发的建议[12]

以上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大都以文学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