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叛逆形象研究文献综述

 2023-10-24 09:10

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集,共12卷,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历来,研究《聊斋志异》的各大名家都十分注重它的人物形象研究,这也正是由于《聊斋志异》中塑造了大量形象各异的人物,如狐鬼形象就各色各类,再加上数不清的书生形象、女性形象等都给《聊斋志异》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文中的叛逆形象也是数不胜数。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之下,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本就是一种叛逆时代的行为,再加上他在文本之中创作的各色独特的人物,涉及到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多都是通过描写狐神鬼来反映着当时社会之下的现实生活,因此,《聊斋志异》就是一本叛逆心理之下的叛逆文章;再加上蒲松龄个人的生活历程,这本书的叛逆思想就更是异常突出了。而现如今“叛逆”的存在也是非常普遍的,年少时对父母的叛逆,青年时对自身的叛逆,成家之后对家庭的叛逆,以及老年之后对现实的叛逆,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之下存在的“叛逆”。而《聊斋志异》这本书恰好的表现出了当时人类心理的叛逆,以及作者的叛逆,还有它本身文本之中人物形象的叛逆,这不只是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而是关乎于整个时代的本身,整个时代造成的并且是不同于时代所表现出来的现实处境的一种深刻问题。

在历来研究《聊斋志异》的名家之中,大多是研究《聊斋志异》中的人物形象,如李厚基1982年出版的《人鬼妖狐的艺术世界——聊斋志异散论》、马瑞芳2002年出版的《神鬼妖狐的世界——聊斋人物论》等著作以及一些论文对于《聊斋志异》中男子形象、书生形象或是妇女形象的研究,但是对于《聊斋志异》中叛逆形象的研究较少,因而本研究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发前人之未发,道前人之未道”,是为了更深一步的发掘《聊斋志异》的伟大价值,同时揭示其时代和社会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聊斋志异》中描写的人物千姿百态,各具特色,通过描写狐神鬼来反映社会生活,将本该不登大雅之堂的故事赋予文字化,让所有人物、事件都变得栩栩如生,无论是对当时亦或是后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化历史意义。本研究对《聊斋志异》中叛逆形象的探究更能够深入的发掘蒲松龄自身的以及现实社会的叛逆感,进而进一步探究时代的叛逆性,从而深刻的解读《聊斋志异》存在的深刻意义,以及作品的伟大性。

三、参考文献:

[1]蒲松龄.聊斋志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盛源,北婴.名家解读聊斋志异[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4]赵蔚芝.聊斋诗集笺注[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5]刘绍信.聊斋志异叙事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6]成瑞裕.花妖狐魅话聊斋[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7]张稔穰.聊斋志异艺术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8]马瑞芳.神鬼狐妖的世界———聊斋人物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2.[9]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10]鲁迅.中国小说史略[G]∥鲁迅全集:第九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1]李泽厚.美的历程[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12]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3]王恒展.中国小说发展史概论[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14]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15]王立.中国古代小说文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16]汪玢铃.鬼狐风请——聊斋志异与民俗文化[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社,2003.[17]胡忆肖,毕敏.《聊斋志异》妇女形象作品评注[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3.[18]鲁枢元,刘锋杰,姚鹤鸣.文学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9]冯伟民.蒲松龄和《聊斋志异》[M].北京:中华书局,198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