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边缘人形象研究文献综述

 2023-10-20 09:10

文献综述

1、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对《伤心咖啡馆之歌》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

1.“新批评共识”提倡“文本细读法”,注重作品的诗性特征分析,但却忽视作品的社会现实意义,局限于作家的性别地域问题。虽也注意到生理残疾人、社会畸零人、具有反叛意识的边缘人物等形象,但并未深入与重视。

2.女性主义研究,与哥特手法相结合,注重女性形象的解读,将之看做现代父权社会的反叛者。

3.酷儿理论研究,即同性恋研究,从“双性同体”入手,与社会现实结合,认为是对社会固定等级的反抗。

相对于国外,国内对于麦卡勒斯的作品研究起步较晚。《伤心咖啡馆之歌》最早由李文俊翻译引入国内,并风靡一时。赵毅衡先生最早在《畸形社会孤独者的哀音——怎样解读伤心咖啡馆之歌》系统评价了这部小说,认为作品反映的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孤独”。九十年代以后,对于麦卡勒斯的研究相对增多,“孤独”仍然是亘古不变的主题,并出现了对小说怪诞、狂欢化的研究,小说的主人公的性别身份研究,畸零人研究,萨特存在主义视角下的研究,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精神分析研究,男权背景下的女性主义研究等等。本文将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这部作品中的边缘人物进行研究,探究他们边缘化表现以及形成因素,分析他们边缘化背后的精神诉求。

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麦卡勒斯是二十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南方女作家之一,《伤心咖啡馆之歌》是她的最著名的一篇中篇小说。相对于对尤多拉·韦尔蒂、弗兰纳里·奥康纳等其他南方女作家的研究,对于麦卡勒斯的作品研究相对较少,这也为我留下了一定的研究空间。麦卡勒斯本人在《开花的梦:写作札记》中讲到:“我想,我的中心主题是精神隔绝,当然,我总是感到孤独”“精神隔绝是我的大多数创作主题的基础”,“孤独”贯穿麦卡勒斯整个创作生涯。相较于麦卡勒斯的其他作品,《伤心咖啡馆之歌》并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就是三位主人公的一场三角畸恋,那么,一切主题的展现都将由人物的塑造来完成。对于边缘人的研究与界定,至今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系统的理论,且一定程度上局限于犹太人、黑人、移民。而且,研究者认为边缘人总是处于“不能回去,不能留下”的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中,自卑、压抑,具有危险性。然而,边缘人一定是时刻焦虑的吗,一定是消极的充满不稳定因素的危险分子吗?通过对《伤》中三位主人公形象研究,探究边缘人物的心理。弗洛母说:“对一切的摧毁不是为了走向深渊,而是打破一切重塑”。通过对人物行为的分析,证明边缘人并不一定是问题者,也许,他们是先觉者和先行者,我们需要对这类人有更加客观的认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