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均正科幻小说论文献综述

 2022-09-07 10:09

顾均正科幻小说论

摘要:以普及科学为出发点,顾均正的科幻创作呈现出求真的现实主义色彩。求真的立场滋养了技术性硬块,带来了国家视角统摄下的英雄主义。同时求真的立场也有助于小说语言、人物和结构艺术的开拓。随着创作的深化,技术性硬块的弊端逐渐为小说艺术所削减。与此同时,其科学视角也由国家拓展到了个人。总的来说,顾均正的科幻创作较为典型地体现了中国科幻小说在萌芽期所经历的科学性与文学性相互融合的这一过程,开拓了科幻小说的审美空间。

关键词:普及科学;求真;小说艺术

  1. 文献综述

在日益重视想象力、创新、科技以及发展多元文化的时代。科幻文学作为多元文化的一翼,其发展不可忽视。科幻小说是清末明初传入中国的新兴文学类型,发展至今,继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后,这一类型文学以其独特的科学魅力成为文学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以时间为轴,民国是中国科幻小说萌芽期中一段较为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顾均正以其求真的现实主义立场创作体现了科学性与文学性相互融合的这一过程,开拓了科幻小说的审美空间。因此,本论文旨在通过对顾均正五篇小说的细读,试图回答他是如何在求真的现实主义立场的基础上,从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以及小说语言方面实践科学性与文学性的融合,开拓科幻小说艺术空间的。

在笔者搜集的有限的资料中,正面研究顾均正的科幻小说的文章很少。对他的研究大多从儿童文学、期刊编辑、科学小品等视角进行。比如关注顾均正在儿童文学方面的翻译作品。黄颖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语言美学特征的建立》一文中提及顾均正的翻译作品来分析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语言的音乐性特征。比如韦苇的《中国儿童文学师夷说》中从译介角度描述近30年儿童文学的发展中提及顾均正的翻译。比如王蕾在《安徒生童话的翻译与中国现代儿童观的建立》一文中援引顾均正的翻译成就,论述五四时期的以周作人为核心的“安党”人士将安徒生童话与“儿童本位”划等号,有效地促进了 “以儿童为本位”的现代儿童观在中国的确立与发展。从期刊和编辑的角度研究顾均正。顾均正发表文章的期刊杂志主要有20年代的《文学周报》、《少年杂志》、《学生杂志》、《小说月报》、《少年》、《妇女杂志》、《新女性》和30-60年代的《中学生》、《太白》和《科学趣味》杂志。比如张曼芝在《新中国成立请的lt;中学生gt;与科技传播》一文中指出顾均正所参与的《中学生》杂志在推动我国科普事业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成为推动中国科学事业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比如蔡银春在《章锡琛的编辑出版思想探析——以lt;新女性gt;为例》一文中在论述章锡琛“有所为”的出版理念、“务实求新”的编辑策略、“兼容并包”的期刊编辑观以及“有所不为”的编辑出版思想时提及顾均正。再有陶贤都、邱锐的《lt;科学趣味gt;与中国近代科学传播》一文直接以顾均正等人创办的《科学趣味》为研究对象指出其以科学小品为主要的传播形式,成功地将科学性与文学性、思想性与实用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科学技术的传播与普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顾均正的科学小品进行研究。比如陈文的《顾均正科学小品创作及特点研究》一文,论述了顾均正科学小品具有选取细微角度,趣味源于生活;呈现严谨公式,科学来自实践;采用对话形式,寓知识于故事;善用修辞手法,文学与科学“联姻”和旁征博引,提供丰富史料等五个特征,从而指出当代科普写作应从中得到启发,要关注时事,增强创新及注重趣味。黄科安的《科学小品:中国现代知识者热心的引进与实践》中肯定顾均正是我国早期科普作品的重要译者。还有从开明书店和开明派的角度涉及顾均正。比如王晓霞的《开明书店与近代的知识启蒙》肯定了开明书店聚集了一大批文化人,形成“开明人”的认同,秉承“知识启蒙”的追求,积极参与社会文化事业建设。再有姜建的《论开明派的文化出版实践——以面向青少年的出版物为中心》论述开明派致力于将他们的文化主张贯彻在自己的文化实践中。

面对选题方向的前人研究成果较少的情况下,虽然我在写作论文时参考的资料较少,但另一方面我也能保持清醒而积极的状态去进行文本细读的工作。在把目标锁定在顾均正这个作家身上之前,我涉猎了许多科幻类的书籍,其中有(加)达科·苏恩文(Darko Suvin)的《科幻小说面面观》、萧星寒的《星空的旋律:世界科幻小说简史》、吴岩的《科幻文学史纲》、饶忠华编选的《科幻故事》、还有韩松及刘慈欣对中国科幻发展的梳理与看法。这些书籍帮助我了解了科幻这一文类的特点及发展史,同时了解了中国科幻的发展,都能为选择作家以及了解时代背景做铺垫。而将顾均正确定为研究对象之后,我便开始了有关顾均正的资料的收集和阅读,包括他翻译的和创作的科幻小品,其他人对他的评价,他出版的所有书籍以及他为书籍写的序,这些种种资料起到了铺设作家自身背景的作用。从作家身处的时代,从作家周围的环境,从作家的所有作品出发,对作家有了总体的理解之后,我便专注于我要研究的这五篇科幻小说。在这一过程中,我为了更好地去捕捉科幻小说的艺术特色,我翻阅了童庆炳的《文艺概论》、《文艺心理学》、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等书籍。之后,我便确定了从小说的结构为切入点进行文本的分析,辅以语言、人物及环境等要素共同支撑起论文。顾均正的这五篇科幻小说,各有其特色。按照时间顺序去考量时,会发现他在逐渐地确立创作时求真的现实主义立场,并且在融合小说的科学性与文学性这一过程中,手法逐渐娴熟。基于此,我便拟定了如下的框架:一、从梦幻到求真:《无空气国》创作前后;二、科学之于国家:《伦敦奇疫》和《和平的梦》;三、小说的艺术:《在北极底下》与《性变》。贯穿其中的便是作者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求真的现实主义立场。

科幻小说作为一种类型文学,在中国文学之林中并不占据重大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注重实际的运用而轻视理论的生成,注重伦理而弱化科学基础等都有关。正统的主流文学是以人为中心的纯文学,因而科幻文学曾经历过姓“科”姓“文”的争论。在这个意义上,顾均正的意义在于为减化科幻小说的科学性与文学性的隔阂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并且他的创作是科幻小说萌芽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幻小说的艺术表现方面,思想主旨方面都做出了探索,提高了科幻的品格与质量。

二、查阅中外文献资料目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