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灵与平实的交织与圆融——论汪曾祺小说的艺术风格文献综述

 2022-09-04 09:09

汪曾祺小说的韵味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新时期以来,小说研究一直是汪曾祺研究的重点,。研究者大都把汪曾祺小说当作美文进行多视角、多层次地分析,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将主要围绕小说中蕴含的的传统文化、小说的语言和文体风格、美学个性、艺术渊源等方面展开对汪氏小说韵味进行整理综述。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语言; 文体风格; 美学个性; 艺术渊源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汪曾棋成为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作家之一。在当代作家中,汪曾祺是一位小说韵味意识非常新颖强烈的作家。小说研究一直是汪研的重点。他的所有短篇小说有其特殊的韵味。正如凌宇先生所言“汪曾祺的语言很奇怪,拆开来看,都很平常,放在一起,就有一种韵味”。在笔者对汪曾祺小说的阅读体验中发现:其小说的韵味不是静止的,更不是单一的,而是流动、统一的,是空灵感与平实感的交织和圆融。两者看似矛盾,实则意外地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小说韵味。正如汪曾祺自己多次强调,自己一直追求的就是和谐。因此针对汪曾祺的小说韵味展开了一定量资料的查阅和整理。

新时期以来,小说研究一直是汪曾祺研究的重点,这本身也符合汪曾祺创作的实际情况。自1940年写成生平第一篇小说《灯下》,凡经修改成后来的《异秉》,从而在文坛親露头角。在20世纪四十年代陆续写成《复仇》《小学校的钟声》《职业》《老鲁》《鸡鸭名家》等小说,并于1949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遊遁集》。不过真正引起读者高度关注、评论家研究热潮的是《受戒》《大捶记事》为代表的新时期名篇。小说《受戒》1980年在《北京文学》发表,随即引起文坛的震动,并荣获1980年度“北京文学奖”。汪曾棋著有小说集《遊遁集》《晚饭花集》《孤蒲深处》等,散文集包含《蒲桥集》《人间草木》等,文学评论集有《晚翠文谈》等。研究者大都把汪曾祺小说当作美文进行多视角、多层次地分析,取得了丰硕成果。对汪氏小说进行的研究主要围绕小说中蕴含的的传统文化、小说的语言和文体风格、美学个性、艺术渊源等方面展开。

汪曾祺小说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杨剑龙的《论汪曾祺小说中的传统文化意识》指出,汪曾祺的小说是用抒情笔调描摹民晴民俗,精心勾画美的人情人性,从传统文化角度再现乡土文化和民族心理,是中国传统文化小说的代表。罗强烈在他的《汪曾祺的民间意义》中也说道,“民间意识作为一种主题原型,始终贯穿着汪曾祺的重要作品”。而汪曾祺自己也指出,“中国人必然会接受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影响hellip;hellip;比较起来我还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一些”。

汪曾祺小说的文体风格也是研究界十分感兴趣的话题。评论界对汪曾祺小说的创作风格大多以“平和冲淡、田园牧歌”来概括。肖莉从小说的文体诗意构建阐说汪氏小说创造,认为汪曾祺小说中描摹的人物个性不是借助充满戏剧化的矛盾冲突显现出来,而是偏重于渲染一种氛围,营造“气氛即人物”的诗学意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