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居易诗中的牡丹意象文献综述

 2022-09-04 09:09

论白居易诗歌中的牡丹意象

摘要:白居易创作的诗歌中含有大量的咏花诗,其中写牡丹花的诗作便有十余首。白居易笔下的牡丹诗较之同期唐人的牡丹诗有所不同,他或借牡丹抒发岁月流逝的感慨,或通过牡丹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又或以牡丹为切入对象针砭时弊,阐发自己的理想观念。牡丹不仅是白居易的创作灵感,更被白居易视作知己。本文通过对白居易的若干首牡丹诗的研究,解读白居易诗中的牡丹意象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白居易; 牡丹; 意象;风雅比兴

一、文献综述

(一)牡丹花在唐朝的地位分析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赏牡丹》)一句可看出牡丹在唐朝地位之斐然,牡丹因其雍容华贵、美艳绝伦而为世人称颂,白居易作诗《牡丹》“绝代只西子,众芳为牡丹” 盛赞牡丹的美貌,徐夤《牡丹花二首》称牡丹不愧是“万万花中第一流”,更是奠定了牡丹花王的地位。牡丹能够在唐朝得到如此的夸赞首先得益于唐朝的繁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皆表明唐朝是一个强大的王朝,而雍容华贵的牡丹则契合了大唐盛世百姓祈愿繁荣昌盛、富贵平安的美好愿景,从众花中脱颖而出,成为唐人的心头好,得到无数美誉。

“长安侠少,每至春时,结朋联党,各置矮马,饰以锦鞯,并辔于花树下往来。使仆从执酒皿而随之,遇好囿则驻马而饮。” [1]可见唐时欣赏牡丹的群体局限于“京城贵游”,唐朝国力强盛,社会风气可谓意气风发,经济更是繁华辉煌,因而牡丹端庄的姿态、丰盈的花型、严厉的色彩、浓郁的香气极大地迎合了唐人的审美理想,牡丹在受到上流社会人士的提倡后很快成为了全社会的崇尚对象。方丽萍在《论牡丹欣赏与唐代社会文化心理变迁》一文中指出唐时文人常将情感寄寓于牡丹之中,且这种情感随唐代社会的发展而有较大变化,盛唐时多为歌咏,中唐时则开始质疑更甚者对牡丹热进行批判,晚唐时借牡丹抒发更多的是追忆与伤怀。可见,牡丹在唐代文人心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但该文中对牡丹本身并未作详细划分,而白居易在创作牡丹诗作时并不盲目的跟随时代对牡丹进行夸张的赞美或露骨的批判,虽然创作背景与唐代社会文化密切相关,但其诗作除了对时局的探讨反省深思之外,也表露出他自身经历的沉淀,使其诗中的牡丹意象相较于时人的牡丹诗更添深沉。

杨静的《唐宋牡丹诗与牡丹文化》以及徐美霞、徐方方《唐代“牡丹热”浅析》中均指出唐代牡丹文化对唐人牡丹诗的影响,并着重强调了牡丹所象征的富贵之意,表明唐人喜爱牡丹多因其美丽的外表,高贵的品格以及其雍容华贵的气度,唐时文人的牡丹诗作也多为溢美之词,如卢纶《裴给是宅牡丹》云:“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2]张又新《牡丹》云:“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3]等,说明牡丹因其价值尊贵为人追崇,诚然牡丹也凭借其高尚的品格折服了不少文人墨客,但可能远不及其富贵的象征意义。而白居易在看待牡丹时则于当时文人不同,他也因牡丹之美大加赞叹写下《牡丹芳》称赞其绝代芳华,但在白居易的牡丹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在看待牡丹是富贵的象征之一说法是并不赞同反而表批判态度,其在《买花》一诗中道“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这是对当时权贵推崇牡丹热的强烈批判,白居易不否认牡丹本身的魅力,但他从“牡丹热”中关注更多的是昂贵的牡丹所带来的岁民生的影响,极大的践行了其“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原则,在当时文人中独树一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