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副词“果然”的语义演变文献综述

 2022-08-18 09:08

副词“果然”的相关研究

——《语气副词“果然”的语义演变》文献综述

摘要:“果然”一词的使用频率很高,但是关于该词的研究并不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果”的词性与语义变化;二是“果然”的成词过程;三是“果然”的用法演变;四是“果然”的连词用法;五是“果然”与其他词的对比。在前人的研究中,虚化为副词的“果然”,它的语义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这一过程尚不清晰。本文通过梳理关于“果然”的文献,吸收前辈的研究成果,思考语义演变的机制。

关键词:语气副词; “果然”; 语义演变

一、文献综述

“果然”是一个常用词汇,最常见的用法是作为语气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所料一致。迄今为止,关于“果然”的研究并不多,现将检索到的文献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介绍:

  1. “果”的词性与语义变化:作为副词“果然”的源头,“果”的演变与之关系密切。这方面的研究基于古代汉语时期的语料,早在这一时期,“果”就经历了演变为副词的过程。谷峰的《上古汉语“诚”“果”语气副词用法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朱城的《也谈“诚”和“果”语气副词用法的形成》,都得出了这一结论。两位学者都认为,副词“果”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并且表示确认的语气,相当于普通话的“真的,确实”。但是两者对于“果”的演变源头持有不同观点,谷峰认为副词“果”由动词“果”发展而来,朱城则认为是形容词“果”。

二、“果然”的成词过程:从独立的“果”和“然”,融合成“果”加“然”的词组,再发展到凝结的副词或连词,探明其中的过程与原因是“果然”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在多篇文献中均有涉及,但有详略之别。孙倩(2014)在《“果然”的词汇化及其过程中的两个问题》一文中,以词汇化的角度看待“果然”由短语演变为词的过程,将“果然”的词汇化分为两条线索,一条是形容词“果”加词尾“然”,表示“饱足貌”的意义,另一条是副词“果”加指示代词“然”,后者进一步发展为现代汉语中“果然”的用法。在此基础上,孙倩着重探讨了由第二条线索发展出“果然”副词、连词用法的原因,以及语境在“果然”词汇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刘锦城和薛扬(2007)则是以语法化的角度看待“果然”的形成过程。在《“果然”的语法化过程》一文中,他们指出“然”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然”的指代用法使其能够与“果”结合,而这一用法的虚化导致“果然”句法位置的变化,为副词“果然”的形成创造了前提条件。两篇文献虽然着眼于不同角度,但由于前者将“果然”的词汇化界定为“词的组连变为词的演变”,而这一过程常与“语法化”的过程相重合,因此两者得出的观点并不相悖。

三、“果然”的用法演变:从产生之初的附加式复合词,到现代汉语中高频率出现的语气副词,“果然”的演变时间跨度大,涉及层面广。李小平(2007)梳理了先秦到明清各个时期代表文献中“果然”的用法,从而总结出:“语气副词lsquo;果然rsquo;是由名词lsquo;果rsquo;引申虚化为副词后,与词缀lsquo;然rsquo;构成谓词性偏正词组lsquo;果然rsquo;并在此基础上经过漫长的发展凝结而成的”。他在《“果然”的成词过程及用法初探》中根据时间线索,更多地展现了各个时期的“果然”在语义、词性、语法功能等方面的差异与发展。同时,文中小篇幅地谈到了“果然”的连词用法,认为早在先秦,“果”便可用作假设连词,以“果遇,必败”(《左传·宣公十三年》)、“若果立之,必为季氏忧”(《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等句子为例,将其中的“果”解释为“如果、假若”。这一说法值得商榷,比如朱城(2015)在《也谈“诚”和“果”语气副词用法的形成》中便认为“若果立之”的“果”表示确认语气,比较上述两种解释,发现将“果”释为“真的,确实”义也能成立,因此前者所举的例子无法作为作者观点的有力证明。

四、“果然”的连词用法:《现代汉语八百词》收录的“果然”有两种用法——“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的副词,以及“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的连词。作为副词进一步虚化的结果,连词“果然”是极有可能出现的,但是在实际语料中,该种用法十分少见,甚至是否能将其界定为连词也存在着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果然”是副词兼连词,具有表示假设的连词用法,比如李小平的《“果然”的成词过程及用法初探》、靳敏的《从语法化的视角看副连兼类词的来源及演变》。而张超、李步军(2010)的《“果然”是连词吗?》就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颖看法。他们认为现代汉语的“果然”仍然只是一个语气副词,而不具有连词的特性。首先,与真正的假设连词“如果”相比,“果然”无法控制自身所在的分句所表达事实的未实现性质,因而其假设意义值得怀疑。其次,“果然”能与其他假设连词在同一分句中共现,若将其同样视作假设连词,有意义重复之嫌。为对“果然”的此种用法进行解释,文中提出:“lsquo;果然rsquo;作为一个语气副词,它评述的命题就是lsquo;事实与所说或所料是否相符rsquo;,这种lsquo;相符rsquo;应当包括已然和未然两种状态”,他们将“果然”所谓的连词用法归为后一种情况,以此证明“果然”不是连词。笔者却认为这一说法存在一定问题,在证明“果然”连词用法所举的例子中,“果然”并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是否相符”,而是更偏向于单纯表示假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