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探究明清三姑六婆形象文献综述

 2022-08-31 09:08

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探究明清三姑六婆形象

摘要:三姑六婆是明清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承担着为当时女性提供宗教及心理慰藉、医疗及生育服务、买卖与婚姻中介的功能,是明清时期妇女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大群体。三姑六婆这个群体拥有着一些独特的特性:一、经济上的重利性,二、活动空间以及社会阶层方面的流动性,三、家庭生活中的主导性。她们的这些特质即使她们区别于当时的普通女性,也使他们的形象不断负面化并且成为文人攻讦的目标。但这种抨击却没有限制三姑六婆的活动。本文企图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探究三姑六婆这些特征背后的所蕴藏的心理原因,文人对三姑六婆抨击的原因和社会其他群体对三姑六婆的看法及原因。同时,想要尝试发现三姑六婆和当时的妇女群体和男性的交往心理。怎么样的妇女乐于同三姑六婆交往?儒家知识分子对这一群体的抨击暴露了他们自身的什么需求?而社会其他男子为什么对三姑六婆的态度是宽容的?这种负面言论为什么不能够在社会上起效果?这种需求背后所暴露的是怎样的社会问题?这都是本文将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三姑六婆;心理需求:动机;

一、文献综述

从妇女史角度出发,有关“三姑六婆”的关注并不多,并且缺少系统性和整体性。而三姑六婆中的宗教女性和女医们,因为涉及宗教史和医学史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多。台湾学者衣若兰所做的《三姑六婆——明代妇女与社会的探索》一书,是目前唯一一部系统论述明清时期“三姑六婆”群体的著作。作者以“三姑六婆”为核心,考察明代妇女与当时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依据“三姑六婆”不同的职业功能,衣若兰将其分为医疗、虔信和中介三大群体进行概述。此外,作者通过梳理从宋代到明代文人笔记中对“三姑六婆”的有关记载,分析了明代“三姑六婆”污名化的现象与成因。

赵崔莉的《明清女性的职业选择》中将“三姑六婆”归为从事商业的人群和《明清女性职业的多元拓展及价值提升》则提出了女性改变了传统职业分工的“男外女内”的单一格局,职业的多元化拓展了女性的生存空间,从而实现其社会价值。刘正刚的《明清女性职业的商业化倾向》也讨论了女性就业显示多元化和商业化,改变了传统男女分工的僵化格局,从而女性地位也得到了提高。

陈宝良的《从“女山人”、“女帮闲”看晚明妇女社交网络》从妇女社交网络角度讨论三姑六婆的帮闲化问题。陈宝良从晚明文人笔记出发,认为三姑六婆群体在晚明以后,开始出现“帮闲化”的特征。而这些“女帮闲”同“女山人”一道,构成了晚明妇女社交的主要媒介群体,形成了更为新型的妇女社交网络体系。

美国学者白馥兰写了《技术与性别——晚清帝制中国的权利经纬》,关注了与女性日常生活相关的房屋建造、纺织技术和生育技术,女性通过这三种途径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相联。费侠莉写作了《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960-1665)》一书,从传统中医对女性身体的研究入手,展现了宋明时期,中医妇科的发展脉络,在著作中,费侠莉对明代的女医群体,尤其是谈允贤,给予了极大地关注,并从医学史和社会史的角度对这一群体进行了研究分析。 而台湾学者蔡政纯在《明代医籍中的女性诊疗问题》中对明代女医能够在社会中受欢迎的原因作了解释。

从宗教史的角度,在台湾学者陈玉女的专著《明代的佛教与社会》中就有收录探讨宗教女性的论文《明代的佛教与社会》《明代堕胎、产亡、溺婴的社会因应》,张芮菱的《试论明清道教与民间宗教中的女性问题》,濮文起的《女性价值的张扬——明清时期民间宗教中的妇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