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校微信沟通的问题及规避文献综述

 2022-08-14 10:08

家校合育、沟通国内外综述

摘要:为研究家校微信沟通的问题,本人对国内外家校合育方面部分的文献进行了了解与梳理。分为两个部分:国外研究述评、国内研究述评。国外对于家校合作这个概念在很早就已提出并强调其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并为实现家校合育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在教育理念、教育实践上都作出了努力。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发展使家校合育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国内渐渐也充分认识到家校合育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要性,马忠虎、周丹、刘英等对家校合育的理论做出了阐释,随着我国的通讯科技发展,校讯通、qq等新兴科技也在家校沟通中起着很大作用。

关键词:教育;家校沟通;家校合育;

家校合作观点被提及30多年以来一直备受教育界关注,而家校合作的主体就是家庭与学校。想要通过家校合作来实现教育合力便需要家庭与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以下将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介绍家校沟通的实践发展情况。

1.国外研究述评

(1)家校合作理论研究

“家校合作”(school-family partnerships)在国外对应的是“学校、家庭和社区合作伙伴关系”(School,Family,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初始想法于1979年由Gordon E G提出,他认为家校合作是指在家庭及学校中动员家长潜能,使家长自己、他们的孩子和学校所在的社区获益的过程。[1]其后1982年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NNPS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爱普斯坦(Joyce L. Epstein)提出“学校、家庭和社区合作伙伴关系”(School,Family,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建立家庭与学校伙伴关系的交叠影响域理论(Overlapping Spheres of Influence),以此作为学校和家庭伙伴关系的理论基础。家长参与学校活动为家校沟通的主要形式,他将参与活动分为六个类型指出活动的参与对学生、父母和教师产生的潜在重要结果[2]。并强调家校交流应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桥梁作用。其理论的提出和对家校活动类型的归纳,为家校沟通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指导作用。

(2)家校沟通实践发展研究

实现家校合育必定需要家校教育理念一致,责权意识一致。对此家校沟通成为家校合作一个重要内容。国外家校沟通的开展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内容的更新与发展。二是方式的丰富。基于这两个维度本人收集了几个国家对家校沟通的内容发展及方式的变化情况。在美国,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的口号提出,学校在美国大量出现,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出现。让美国教育部开始将家校沟通提上议题。《美国年教育目标法》中第 8 条提到“所有的学校都要促进它们与家长的伙伴关系,使家长更积极地参与促进儿童社会知识、文化知识和培育情感的活动。”在此号召下美国家校合作改革有着有完善系统的政策法规保障完备的组织形式合作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父母参与学校教育既有广度又有深度。[3]学校与家长的交流方式一般为以下四种:一是向家长提供学生成绩、在校表现情况。二是与家长的日常沟通一般是通过家校联系本进行。三是教师与家长个别沟通,一般是放学时与家长面对面简短交流。四是学校向家长宣传学校活动信息。比如春游、节日活动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