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区大学生背包旅游行为特征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7 10:08

杭州地区大学生背包旅游行为特征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行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背包旅游作为一种时尚的自助旅游形式深受大学生喜爱,他们追求独特,彰显个性,对回归自然和深度体验的旅游情有独钟。本文旨在通过文献梳理,为杭州地区大学生背包旅游行为特征的研究做一个文献铺垫。

关键词:背包客; 背包旅游; 旅游行为特征; 杭州地区大学生

一、文献综述

(一)背包旅游的起源

国外对背包旅游的研究是从对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的思辨中展开的,Cohen(1972)提出非制度化旅游的概念,他认为存在着一种非制度化的旅游,这种旅游一般由中产阶级的年轻旅游者参加,与制度化的大众旅游区别甚大。1995年,Locker-Murphy和Pearce发表了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旅游文章《Young Budget Travellers: Backpackers in Australia》,文中对背包旅游的起源及演化做了相关的概括,他们认为背包旅游的初步形成可以追溯到17、18世纪,在此期间,部分欧洲贵族青年进行欧陆大旅行(grand tour),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自我教育。到了19世纪,又掀起了一股背包热潮,当时称作“工作着的假期”(working holiday),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求职培训。19世纪90年代末期,德国的“青年候鸟运动”(wander Vogel)也代表一种原始的背包旅游,此时期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享受大自然,而是为了反对工业化进程中的压抑生活。20世纪30年代,继上述三种旅游方式之后,另一种旅游方式也应运而生,这种旅游方式直接称为“搭便车旅行”(hitchhiking)。20世纪50、60年代“漂流者”(drifter)和“漫游者”(wanderer)的旅游方式也相继出现,构成了背包旅游的又一种形式。20世纪70年代,“长期低预算旅游”(long-term budget travel)非常盛行,一度成为中青年热衷的假期项目。20世纪80年代,“青年旅游”(Youth Tourism)和“背包旅游”(Backpacking)同时出现,初步形成了背包旅游的规模。20世纪90年代,“青年旅游”和“背包旅游”逐步融合,并成为一种主流的旅游后方式,正式掀起了一股背包旅游的热流,并且到目前为止,背包旅游仍然是一股很热的文化洪流。

(二)背包旅游的意义

1.背包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意义

有关背包旅游的影响受到了旅游学者的重视,他们探讨了背包旅游对旅游地的经济、文化、生态等不同方面的影响。Wilson(1973)指出政府不应该一味扩展高端旅游,这样做十分短视,应该强调多元化发展,而发展背包旅游是进行多元化发展负面最小的发展道路。Hampton(1998)认为,由于背包旅游能够提供就业机会,且具有旅游规模小、基础设施需求简单、经济漏损少、总体负面影响少等特点,因此其具有成为可替代旅游的潜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