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村民俗文化旅游满意度调查及提升策略文献综述

 2022-08-17 10:08

关于民俗文化旅游的研究综述

摘要:文章对发表在国内的文献进行梳理,对民俗的概念、民俗旅游及其特征和开发途径作了部分整理,以及国外学者的相关概念进行补充。同时也对调查的村落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发现对于袁家村民俗文化旅游的较少。本文以民俗文化旅游为主体,研究了国内外学者对于其概念、类型、特征等相关角度的研究。

关键词:乡村文化旅游; 满意度; 袁家村

一、文献综述

(一)民俗文化旅游的研究现状及其主要成果

1.国内研究现状

学者顾韬在《基于游客体验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中提到:民俗旅游时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而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最早对民俗旅游作出界定的是学者西敬亭和叶涛在《民俗旅游》中提到(1990),他们认为,民俗旅游是民俗与旅游的结缘,是以民俗事象为主题内容的旅游活动。学者李慕寒《试论民俗旅游的类型及其区域特征》(1993)则指出,民俗旅游是以一国或一个地区的民俗事象活动为旅游资源,为满足旅游者开阔知识视野,促进人类相互了解的一种社会现象。学者陶思炎《略论民俗旅游》(1997)指出:地方性和民族性的民情民俗是民俗旅游得以生存的基础,民俗旅游是以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而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吴忠军学者《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2001)认为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是以民俗事象为主要观赏内容的文化旅游活动,其定义为人们到常住地意外的地方,为观赏地域民俗事象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吴必虎在《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综述》中写道: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及相关问题时,经常使用“民族文化旅游”、“民俗旅游”、“民俗文化村”等众多概念,这些概念互有重复,有些则含义略有不同,反映了研究者们对一些基本概念的使用,还存在着一些分歧,尚未达成一致。作者杨涓海在《民俗旅游概念及发展研究》中提到:有学者提出民俗旅游本质上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民俗,二是旅游。我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各种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不但彰显了各地独特的文化特色,同时一些民俗文化活动也具有极大观赏性和旅游资源价值。同时也有学者提出,民俗旅游是人们为了观赏领略不同的地域风情而发起的一种专业旅游项目。它是人们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综合。但同时作者也表示:它们都是某一地区的民族文化为基础,通过某种方式或从某种角度对民族文化形式及内涵加以产品化体现,构成为旅游者提供旅游经历的一种吸引物。杨娟海学者还提到民俗文化的特色和特征:其特色是个地方千百年来积淀而成的特殊文化气质,而其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不可复制性。因此民俗旅游主要存在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区间。综上近二十年间,我国学者逐步开始对于民俗文化旅游的探讨并试图给出定义,到今天为止,还没有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

民俗旅游研究涉及“民俗”一词的含义理解和界定,学者众说纷纭,从各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著名民俗学专家乌丙按在《中国民俗学》中指出:民俗是世代传承下来在现实生活中依然有影响的、类型多样的文化事象,其在人们的行为上、口头上和心里上表现出来并且反复出现。陶立潘在《民俗学概论》(1987)年指出:民俗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一种相沿成习的东西,简言之就是,民间风俗。高丙中学者在《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把民俗定义为具有普通模式化的生活文化和文化生活。巴兆祥学者在《讨论民俗旅游》中指出,民俗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集体性文化。中国民俗学之父的钟敬文先生认为,“民俗是人民大众参与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即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李慕寒学者在《试论民俗旅游的类型及区域特征》中谈到,虽然研究者对民俗定义有着许多不同的表达,但大部分论者都认同“民俗是lsquo;民间风俗rsquo;的简述,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广大民众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并世代传承的生活文化事象”的说法。针对民俗旅游概念,西敬亭等学者把民俗旅游定义为以民俗事象为主题内容的旅游活动。李慕寒学者则把民俗旅游理解为以一国或一个地区的民俗事象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为满足旅游者开阔知识视野、促进人类互相了解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对于民俗旅游的特征,学者们也未达成一致看法。学者李幕寒认为,民俗旅游具有区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社会性等特征。陶思炎指出,质朴的民间性、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文化背景的可靠性、情趣的乐观型以及时空的混融性是民俗旅游最突出的五个基本特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