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休闲旅游深度发展研究——以杭州余杭径山村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17 10:07:36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文献综述

摘要:站在消费升级和文旅发展的“风口”之上,“文旅振兴乡村”作为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战略,是直面旅游行业发展的硬核问题。乡村旅游作为国内发展潜力最大的旅游形态,与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直接挂钩,本文以余杭径山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广泛查阅文献,梳理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旅游、文旅融合的概念界定及研究范畴的研究成果,掌握了国内外对于研究领域的新动态与新趋势,以期为余杭径山村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翔实可靠的基础资料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文旅融合; 研究综述; 余杭径山村

一、文献综述

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是进行深一步研究的基本前提,1994年,《国际可持续旅游研究》发行专刊,第一次尝试构建一系列理论框架,将乡村旅游作为可持续旅游活动中的特殊旅游活动进行系统研究,这被认为是学术界有关乡村旅游学术研究的开端。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一、国内外对乡村旅游的概念界定

(一)国外对乡村旅游的定义

欧洲联盟(EU)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4年将乡村旅游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建立在乡村世界的特殊面貌上,是经营规模小、空间开阔并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其中“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Lane认为乡村旅游的概念远不仅是在乡村地区进行的旅游活动那么简单。相反,由于乡村旅游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的旅游活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乡村旅游的形式不同。有些城市的景区旅游并不仅限于城市地区,也扩展到乡村。有些在乡村的旅游却并不是乡村的,如主题公园和休闲宾馆。Lane 界定纯粹形式的乡村旅游是:第一,位于乡村地区;第二,旅游活动是乡村的,即与自然紧密相连,具有文化传统和传统活动等乡村世界的特点;第三,规模是乡村的,即无论是建筑群还是居民点都是小规模的;第四,社会结构和文化具有传统特征,变化较为缓慢,旅游活动常与当地居民家庭相联系,乡村旅游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地控制;第五,由于乡村自然、经济、历史环境和区位条件复杂多样,因而乡村旅游具有不同的类型。Patmore 进而指出,乡村旅游的发展并非乡村本身地点特性使然,而是与乡村文化有关。他认为乡村本身不是休闲资源,而是介于城市和荒野山地的连续体,因而城市和乡村并没有严格的区别。乡村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性使乡村成为旅游资源。乡村是由于生活在这个连续体中的人们的文化特点而变得富有魅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