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历史文化景区旅游者行为意向研究——以南京中山陵景区为例文献综述

 2022-01-06 09:01

全文总字数:6626字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历史文化景区旅游者行为意向研究——以南京中山陵景区为例》文献综述

摘要:旅游逐渐呈现休闲化、大众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世界已经进入“旅游时代”,研究旅游者行为意向的形成机制对于历史文化景区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以中山陵景区为例,运用经典的计划行为理论(TPB),从旅游者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的行为控制以及信念的角度出发,分析历史文化景区旅游者行为意向的形成机制,得出历史文化景区旅游行为意向主要受到主观规范、行为控制认知、态度、过去行为、景区服务质量、替代景区吸引力、旅游景区形象、旅游合约方式以及历史文化景区旅游者价值等9个因素的影响。

这9个因素在行为意向形成的过程中起的作用存在差异,其中,态度和历史文化景区旅游者价值是两个重要的中介变量,同时它们对历史文化景区旅游者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其它变量对历史文化景区旅游者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或通过它们对旅游者行为意向起间接影响。过去行为和舍约方式对揭示乡村旅游行为意向形成机制起了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结合当地特色历史文化扩展旅游经营范围,创新历史文化景区经营,使得景区管理者管理运营过程中不断进行改善,提高旅游者的行为意向实现旅游行为的可持续性。

1.计划行为理论研究现状

计划行为理论(简称TPB)是在理性行动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理性行动理论认为,个人行为由行为意向所决定。行为意向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分别是:态度和主观规范[1]

但理性行动理论的前提条件有一个巨大缺陷,即默认为人的意念是理性的,个人的行为是其理智思考后的结果的具体表现。但实际上,人的行为有时是因为外界的刺激产生的,并不是理性思考后的行为,即非理性行为。因此,Ajzen在理性行动理论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个变量“感知的行为控制”,形成了计划行为理论[3]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意向直接导致实际行为的发生,同时有三个变量影响行为意向,它们分别是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的行为控制。一般来说,态度和主观规范越有利,感知行为控制越大,则其行为意图越强烈[4];当发生某种机会时,人们就越期望执行他们的意图,发生实际行为的可能性就越高。TPB理论的基础上,一些学者研究了信念对主观规范的影响,发现“信念”对于TPB理论中的三个变量都具有影响,于是将“信念”纳入了TPB模型,对原来的TPB模型进行了改进[5]

在这一模型中,个人的行为态度被认为是由行为信念所决定,行为信念指是个人对实施行为所可能产生的大量不同的后果的信念[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