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校园暴力反映的心理素质问题–以18-22岁中日在校大学生为对象文献综述

 2022-07-23 16:18:27

文献综述

一、校园霸凌现象

所谓欺凌,就是对待那些在肉体上,精神上,立场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体或群体进行暴力或非暴力的行为。这种现象在学校尤其严重。

欺负手段多种多样,不仅是单纯的暴力行为,还有通过恶作剧,恶语相加,或通过交换日记等方式进行心理的侵犯行为。从来对他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1. 校园暴力的概念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认定广义上的校园暴力是包括校园欺凌在内的一切侵犯行为。虽然欺凌总是有侵犯性的,但是并非所有校园暴力都是欺凌行为,校园欺凌只是校园暴力中的一种形式,因此本研究中与欺凌相关的因素都以校园暴力概括。

关于校园霸凌的定义,日本文部科学省(2009)存在明确的定义,所谓欺凌,就是对待那些在肉体上,精神上,立场上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体或群体进行暴力或非暴力的行为。这种现象在学校尤其严重。

文部科学省(2007)和森田洋司(2001)认为欺负手段多种多样,不仅是单纯的暴力行为,还有通过恶作剧,恶语相加,或通过交换日记等方式进行心理的侵犯行为。从来对他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在中国,并没有类似于日本,进行明确的概念定义。但是在众多发表的作品中,涉及到的欺凌现象的概念并不少。

姚建龙(2010)认为欺凌就是指中小学校甚至幼儿园中发生的学生、老师以及其他人对于学生的人身进行攻击,破坏学校秩序的行为。在其他中国的论文中,关于欺凌的概念也大致上与姚建龙一样。涉及到大学生校园霸凌的只是极少一部分。

三、中日学校暴力现状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