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建模和打印》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文献综述

 2022-08-08 14:54:54

3D打印建模课程开发与实践文献综述

摘要

创新思维作为新时代下学生所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带动科技迅速发展、进行变革的重要因素。创新意识的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逐步培养,在中小学STEM课程中已有了较好地体现。

3D打印作为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力量,也是STEM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使打印技术有了重大的突破。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3D打印迅速发展,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教育自然也成了其中受益的一个领域,并且在融入3D打印课程之后,大大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要使3D打印课程在中小学取得较好地成效,则需有3D打印建模课程的设计开发作为其依据。

本文探讨的是基于3D打印对中小学某一年级进行的3D打印建模课程开发,并在中小学予以实践。本课程在实践中,将结合中小学生认知特点及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并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标。

关键词:3D打印;3D建模;课程开发

前言

3D打印(3D printing)技术,于1986年诞生,是利用光固化和纸层叠等技术的最新快速成型装置[1][1]。自此之后,该技术被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土木工程、医疗、建筑、教育等其他各领域之中。而且,在教育领域,该技术已成熟地融合于STEM课程之中[2][2]。目前,国内3D打印课程因符合STEM课程理念,且作为STEM课程的一部分,而迅速兴起。只是3D打印建模课程并无相应教材教学纲要及统一标准,教师或相关中小学在教科书的选择上面临一定的困难,从而导致3D打印建模课程的实施缺乏系统性,难免会出现过分强调活动中心的状况。对学习者而言,若无严谨的课程设计,会使得学习者在3D打印课程中无法良好地建构内化的知识。因此,本论文将从3D打印建模工具的选择、儿童学习特点、课程体系建构等几方面来开发3D打印课程,探讨关于3D打印在中小学实践中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1.3D打印建模课程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