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战文学中的人性书写——以巴金的抗战三部曲为例文献综述

 2022-09-04 09:09

论抗战文学中的人性书写

——以巴金的抗战三部曲为例

摘要:抗战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段特殊时期,特殊时期衍生出与抗战生活紧密联系的特殊文学产物,这些抗战题材的文学作品,形成了风格鲜明的抗战文学,体现了文学的时代性。人与人构成了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故事汇成了历史,尤其在战争中,人的不同的价值观的体现就变得尤为明显,战争不过是将这些人性的特点放大化,让人们看到了更多的伟大与自私。然而现存的抗战文学大都流于抗战的宣传,而忽略了人性之根本,忽略了人性的特点在战争年代的体现。而巴金在抗战中,看到了这些人性,我将以巴金的抗战三部曲为例,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抗战文学中人性特点的一些看法,以期能挖掘这些文字背后作者想要表达的更深层的意蕴。

关键词:巴金;《火》;抗战文学;人性书写

一、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现状

巴金是中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深受“五四”运动的新潮精神,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巴金对于中国文坛的影响可谓是非常深远,但是通过研究发现,更多的学者关注的是巴金的几部著名的作品,比如《家》、《春》、《秋》、《寒夜》还有《爱情三部曲》等等。现在研究巴金的论文已经多达88553篇甚至更多,其中研究巴金抗战时期作品的论文有14886篇,但是对于巴金的抗战三部曲《火》的研究可谓是少之又少,几乎无人问津。而现存的抗战文学作品大多都流于宣传,并未发掘战争这个大时代下被放大的人性特点,我们忽略了最应该被研究的人的秉性,以及这些秉性在战争中的放大的体现,这些不同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观念,铸就了当时的那个时代。中国的抗战时期是一段特殊的时期,特殊时期衍生出与抗战生活紧密联系的特殊文学产物,这些抗战题材的文学作品,形成了风格鲜明的抗战文学,体现了文学的时代性。

我们的古代文论中就有说道“辞无因,因乎情;情无异,感乎遇”,意思是作者的文学作品是受到现实生存环境和境遇的影响,我想这样的文学理论也适用在许多的现代文学作品上。抗战时期的文学作品就体现了这个文学理论,许许多多的抗战文学应运而生,作家们用笔来抒发对国家,对民族的悲痛,对侵略者的痛恨。巴金在抗战期间担任《救亡日报》的主编,和茅盾一起主编杂志《呐喊》。但是,巴金相较于其他作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秉承了五四运动以来的精神吗,秉着发现人的本心,他看到了人在这个大时代中所产生的影响,并将他看到的人性特点永恒的镌刻于他的文字,让我们在很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可以通过此书,时时叩问自己是否也在书中寻找到了自己人性特点的影子。但是我们对于抗战时期人性特点的发掘是明显的一大空缺,抗战三部曲是巴金对人性最好的诠释,他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以及他们的牺牲奉献精神向我们讲述了何谓人性,这也是我此次论文要研究的主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