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论文献综述

 2022-09-04 09:09

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论

摘要:关于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的分析比较从古至今都是学者们所重视的主题。尤其在前人关于高诗悲壮、岑诗奇峭的基调下,对于高、岑二人诗歌风格的异同比较已存在不少。这些比较围绕二人的个性心理、生活经历等方面展开论述,对高、岑的边塞诗做出了分析,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边塞诗; 个性心理; 生活经历;艺术风格

一、文献综述

高适和岑参是唐朝的著名诗人,尤其以边塞诗闻名,二人被并称为“高、岑”。他们在边塞诗方面的成就是唐诗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笔,留下了许多精彩诗篇。高适现有《高长侍集》传世,岑参现有《岑嘉州集》传世。目前关于高岑的注书主要有《高适集校注》(孙钦善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刘开扬笺注,中华书局)、《岑参集校注》(陈铁民、侯忠义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岑嘉州诗笺注》(廖立笺注,中华书局)。此二人的诗作给盛唐诗坛带来了新气象,他们不同的创作风格也引起了众多文人墨客的重视。前人对高岑的评价诸如“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王孟闲澹自得,高岑悲壮为宗。”(胡震亨《唐音癸签》),“高岑并工起语,岑尤奇峭。”(胡应麟《诗薮》),“高岑迥别,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王士祯《师友诗传续录》),“高之浑厚,岑之奇峭。”(翁方纲《石洲诗话》),这些分析主要集中于说高诗主理、浑厚,岑诗主景、奇峭。此类评价大致概括了高、岑二人的边塞诗歌风格,进入现代以来,各学者围绕着这些评价展开具体论述。

孙敛善等人认为高岑的诗都体现出的悲壮风格源于此二人相似的早岁经历、理想怀抱和边塞体验。而在悲壮之中其二人的诗又各有特色——高诗更显沉郁顿挫,岑诗则流畅俊爽;高诗直抒胸臆,岑诗则寓情于景。高诗写景侧重主观感受,诗中的一景一物皆为其内心想法儿服务。岑诗写景侧重具体描绘,他可以站在客观角度来看待绮丽风光。此二人在文学遗产影响方面也有所不同,并且岑参在艺术上的创造性,要比高适突出得多,这主要表现在奇特的想象、构思和强烈的形象表现力方面 。王伟康在《高适、岑参边塞诗不同风格形成原因浅探》中具体从生活基础、人生阅历、所处地域、性格、气质、创作心态诸方面进行比较,探讨形成高、岑边塞诗风差异的原因 。从论文结构来看,此论述更侧重从历史考究的角度分析高岑诗风形成的原因,没有着眼于诗歌分析。

在高岑诗的时代精神方面,王爱莹做了详细的分析。她认为高岑的边塞诗都展现了盛唐社会人们博大豪迈的胸怀、蓬勃向上的政治热情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精神 。这种爱国思想还体现在对边塞风光和民俗的描绘之中,在岑诗中尤为明显。岑参诗歌中所写到的各类奇异风景从侧面反映出他对于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而对于人民沉重生活的反映则在高诗中更能见到。因为高适有着更多体会下层民众生活的真实经历。另一方面,二人都对军中苦乐不均的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她指出高岑二人在思想境界和表现手法上有所出入。杨远义在《试论高岑思想“侠”与“释”之异》中认为二者的思想都以儒家思想为主, 而高适以儒家思想为主时摄入了“侠”的思想,岑参以儒家思想为主时摄入“释”的思想 。房日晰对高岑二人的艺术风格做了进一步分析。他同样认为高岑的诗歌内容有着相似之处,例如都歌颂正义战争,揭露和批判将士腐朽的生活 。但高适的思想性比岑参更深刻复杂,岑参则是对异域风光的刻画较高适更胜一筹。他还具体分析了高岑二人对文学遗产的取源不同。高适诗承袭汉魏之风,用了较多乐府旧题但缺乏突破创新。岑参诗融合近体诗成就,彻底挣脱乐府旧体的束缚。同时他指出,岑参在边塞所作的应酬诗也在艺术形式上突破以往的抒情之作,以大量自然之景的描写兼以末句表明别意的方式创造了不同的意境。

也有学者综合地论述高岑二人边塞诗异同之处。王玉梅通过具体诗歌举例来说明高岑边塞诗的共同之处有三:第一,抒发为国安边、报国立功的理想抱负和执着追求。第二,歌颂边塞将士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第三,高、岑边塞诗都具有悲壮的共同格调 。古明慧在《高适、岑参边塞诗比较》中从主题内容、艺术风格、表现手法 三方面来论述异同,尤其指出高适善于运用对比、反衬,岑参则善于细节描写以及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曹芬在《高适、岑参边塞诗比较》中从思想情调、写作手法、风格特色三个方面比较高、岑边塞诗的异同 ,提出二人在思想方面皆有怀乡之情,但高适更多写征人思乡,岑参则多表达个人的思乡之情。且岑诗较高诗更有乐观豪迈之情。在语言形式上,岑参讲求炼字造句,而高适更质朴传统。庞维跃的《高适、岑参边塞诗风格辨异》则围绕悲、壮;主理、主景;迥拔、浑实;尚偶、尚散 这些异同来分析高岑的边塞诗。对二人的艺术风格和写作手法进行比较评价。

王征在《岑参与高适的边塞诗异同比较研究》中从边塞诗的历史渊源入手,详细地论述了边塞诗的发展情况。作者认为,岑参和高适的边塞诗不同于前人的重要原因在于此二人有着相同的边塞生活体验,这种亲身经历使他们的诗作更具有可读性。此外,作者从高适和岑参边塞诗的题材选择、写作手法、艺术风格、诗歌体式和表现手法上来分析二人边塞诗的不同之处 。分析提到“高适常常从政治、军事的的角度来看待边防政策的弊端,陈述自己对战争的见解。”,而岑参“善于以广漠边塞的山水风物作为歌咏的意象,构设奇异壮丽的意境。”同时,“岑参边塞诗的思想内容所表现出的爱国精神主题更为突出,更为强烈,突破了他人以写边塞苦寒和士卒劳苦为主题的传统格局”。在诗歌体式方面,他认为高适长于五言格律诗,岑参则以七言闻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