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战争》中的乡愁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8 09:08

{title}{title}

《lt;一个人的战争gt;中的乡愁意识研究》

摘要: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最初发表在1994年发表于《花城》杂志,书中展现了一个小女孩残酷而真实的成长过程,其中隐秘而坦白的私人经验引发了当时文学评论界的震动,评价褒贬不一,而有关其小说的研究层出不穷。笔者将研究综述分为从女性主义视角进行的研究、从个人化写作角度进行的研究、其他角度的研究等三个角度,运用文献法和对比法,对林白小说《一个人的战争》相关的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以学习评论界对林白小说的研究成果,更深入地探寻《一个人的战争》中乡愁意识的精神内核。

关键词:林白; 《一个人的战争》; 乡愁意识; 女性主义; 个人化写作

一、《一个人的战争》研究综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有关林白小说的研究较为零散化、片面化,视角较为单一。参考中国知网的数据,该小说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二十一世纪初期。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关于林白的小说,尤其是对其代表作《一个人的战争》的研究趋于多样化、深入化,对其小说或批评或赞誉等不同观点的碰撞也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林白的小说在文学、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意义,综合来看,有关《一个人的战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时间段

篇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3篇

二十一世纪初期

76篇

(数据来自中国知网)

(一)从女性主义视角进行的研究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放的市场促进了文学界的活跃,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大量引进、女性主义思想的快速传播,中国的文坛上女作家的身影活跃起来。陈染的《私人生活》、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因其小说与之前的带有集体印记和政治烙印的作品大相径庭,其中展现的绝对私密的女性空间而激起文学评论界的讨论。从女性主义视角进行的研究在林白小说中研究占据了极大的部分。学者从女性主义视角对《一个人的战争》进行研究,主要是在对小说中对女性身份的认同和对男权社会的反叛两个方面。

梁香伟在《陈染、林白创作与女性主义之关系探微》中先指出“女性主义/女权主义”(feminism)、“女性意识”、“女性写作”和“女性文学”等几个在女作家写作中常出现的重要概念进行梳理。这几个重要的概念目前在学界仍没有定论,但都强调了男女平等,消除对女性的歧视以及对女性的压迫。中国的女性文学创作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直到今天,还在艰难地构造属于女性的独立空间。在五四时期,中国的女性文学创作所承载的“道”,为了追求“人”的价值而弱化了女性群体所需的切实的利益,并没有明晰的对女性意识的追求;建国“十七年文学”中,女性的内心世界的情感需求被忽视,政治意识形态被强化,女性文学陷入困境;新时期文学展现了女性传统角色与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是对女性所处的“为人”与“为女人”问题上矛盾的揭示,揭露了女性所处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女作家创作,去改善女性生存环境,反抗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学者乐黛云认为女性意识包括三个层面,其中第三个层面即为文化层面,“以男性为参照,了解女性在精神文化方面的独特处境,从女性角度探讨以男性为中心的主流文化之外的女性所创造的lsquo;边缘文化rsquo;及其所包含的非主流的世界观、感受方式和叙事方法”。[1]了解文化层面的男女不平等才能更深入探究女性在现阶段所面临的生存困境。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林白和陈染等作家对女性自身独特的书写将大众的视线拉回到女性个体本身,着重关注女性个体的隐秘空间,从社会、人生等宏大的主题转向对女性的性别意识、女性的欲望等主题的书写。

除了从探索女性文学流变历程来突出《一个人的战争》在女性文学历史上的重要意义,也有立足于小说文本,探究其中女性意识的文本研究。冯华和梁复明在《抗拒和逃离——论林白lt;一个人的战争gt;的女性意识》中提出林白在《一个人的战争》中表现了一个女性的抗拒、游离、幻灭、逃离、苦闷、孤独等精神状态,两位学者将这些精神状态视为一个人独立意识的曲折,是一种深刻、极端的反映。他们认为一个对生活绝望的女人同时又在不断逃离生活的过程中顽强地生存下来,此为一位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所展现出来的顽强的生命力。《一个人的战争》中男性形象被虚化,在多米的成长过程中只是作为一个“意象”出现,仅仅成为多米在不同人生阶段上存在的标记和刻度。小说中对女性角色的描写更多地是展现主人公多米对自身女性形象的认同。徐珊在《lt;私人生活gt;——欲说还休的女性故事——论陈染的lt;私人生活gt;和林白的lt;一个人的战争gt;》中从孤独意识、躯体觉醒、女性情谊等方面研究林白小说中体现的女性意识,在对比研究中丰富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内涵,此外徐珊在一定程度上探究了林白在小说中对女性身体的凝视与发现。杨璐佳在《林白小说中的女性孤独——以lt;一个人的战争gt;为例》中从“房间与自闭”、“镜子与自恋”、“男性阴影与姐妹情谊”三个角度对女性意识中的孤独意识做出了深刻而全面的阐释。

林白在《一个人的战争》中用暴露、坦白的方式书写着女性经验,而这种方式也引起了一些评论家的批判。邓晓芒在《当代女性文学的误置——lt;一个人的战争gt;和lt;私人生活gt;评析》中提出当代女性文学缺乏真正的个体独立和人道主义的大背景,而被误置为一种消解女性、最终消解个性的文学,由“先锋”落入《红楼梦》式的传统陷阱。邓晓芒认为《一个人的战争》中的主人公多米的坚强来自软弱,她的孤傲没有根,她的隐蔽欲来自她的敞开欲和裸露欲。多米对女人的欣赏是远距离式的而不是近距离式的融合和占有,否则会变成同性相斥。邓晓芒启发读者思考这背后的关键:在中国,极其女性化的写作从本质上都是立足于男性的眼光和趣味来进行的。这位研究这部小说打开了新的角度,立足于文本观察多米这个人物形象,去探寻其是否真正具有女性意识成为一个关键点。

  1. 从个人化写作角度进行的研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文学在文学界掀起了一阵风波。陈染的《私人生活》、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海男的《我的情人们》这几部有关自身经历的自传性质的有关女性的小说引起许多争议。《一个人的战争》带有林白个人经历的色彩,大胆露骨的对女性身体的写作和对私人生活的写作把作家推到风口浪尖。对个人化写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把个人化写作理解为满足市场需求的消费品、作者自我欲望的投射、女性意识的体现等几个方面。

布朗大学东亚系的Lingzhen Wang在《再现自我:1990年代中国女性自传中的认识,想像和认同》中提出陈染和林白的自传小说中性别观点占主导,性别成为一种主题,而隐私成为其受欢迎的卖点。Lingzhen Wang把陈染与林白的个人化写作中对隐私的暴露视为一种消费品,而大众也正乐意消费的商品。

王春林《自我指涉的欲望世界——评长篇小说lt;一个人的战争gt;》中表明林白、陈染与之前女性写作的差异。林白与陈染的个人化写作已经把故事主人公从叙述群体公众经验的“我们”转向个人性的“我”。他把小说中呈现的孤独感视为能揭示出现实生存中“自己”的本真的现代艺术的孤独。由此,《一个人的战争》这部小说不能简单视为包含林白个人经历的自传,它不能从传统阅读意义上的“自传体小说”上去解读。林白本人也对“自传体”小说这样的说法持有反对意见。在俄勒冈大学BRYNA MEREDITH TUFT的《这不是一个女人:中国先锋派女作家作品中的文学主体和自我》一文中,他指出类似于当代学者和评论家在谈到标新立异的女作家的小说时都回避使用诸如“私人写作”或“隐私文学”,而采用“个性化写作”这个更加中性的词。林白也表示自己最感兴趣的是挖掘个人的集体的重压下以及个性化的使用,用个人记忆抵抗力量的历史和文化。在这几种不同意见的碰撞下,重新审视小说文本对个人化写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 其他角度的研究

除了从女性主义视角和个人化写作角度进行的研究,还有从叙事角度、美学角度、比较文学角度进行的研究。肖庆国在《女性写作与民间叙事——从林白与学界的“对话”关系考察其小说创作的形态变迁》指出林白在《一个人的战争》中出现的叙事的“新”意几乎涵盖了《欲望》所提出的所有“接受期待”,主要表现在引人注目的女性的欲望的话语、“我”和南丹之间的同性恋关系以及文本中设置的性别对立。隋玲玉在《论lt;一个人的战争gt;的美学意蕴》中从女性形象、叙事风格、诗化语言三个角度探究了《一个人的战争》中的审美意蕴。隋玲玉认为《一个人的战争》是一部完全按照女性主义理论操作的精致的女性文本,在作家诗化的语言中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李雪莲在《两株水仙花——lt;情人gt;和lt;一个人的战争gt;主人公自恋倾向之比较》中指出这两部不同国别的作品都以自身特有的生命经验来抒写情感,而不同点则为《情人》的情感是独立的,而《一个人的战争》中女性的情感则具有依附性。

有关《一个人的战争》的研究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该小说是否具有独立的女性意识呢?小说中弥漫的绝望、幻灭、孤独的根源是从何而来?多米在南来北往,她的精神归宿到底在何方呢?这些问题还有待解答,需要研究者不断地开拓新视角、运用新方法,最大限度地挖掘小说背后的文学内涵。

参考文献

[1]乐黛云.同在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汤一介、乐黛云随笔.西安:太白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410页

[2]杨璐佳.林白小说中的女性孤独——以《一个人的战争》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08):109-111.

[3]王蕾. 林白小说的空间叙事分析[D].鲁东大学,2019.

[4]隋玲玉.论《一个人的战争》的美学意蕴[J].语文学刊,2011(23):13-15.

[5]冯华,梁复明.抗拒和逃离——论林白《一个人的战争》的女性意识[J].小说评论,2010(S2):27-29.

[6]孙永强.女性的生命体验与生存状态——评林白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0):155-156.

[7]梁香伟. 陈染、林白创作与女性主义之关系探微[D].山东大学,2006.

[8]彭永珍.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身体写作”[D].武汉大学,2005.

[9]李雪莲.两株水仙花——《情人》和《一个人的战争》主人公自恋倾向之比较[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4):42-45 50.

[10]徐珊.私人生活——欲说还休的女性故事——论陈染的《私人生活》和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02):44-49.

[11]邓晓芒.当代女性文学的误置——《一个人的战争》和《私人生活》评析[J].开放时代,1999(03):64-71.

[12]王春林.自我指涉的欲望世界——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J].当代文坛,1994(06):20-23 29.

  1. uarr;

资料编号:[274613]

《lt;一个人的战争gt;中的乡愁意识研究》

摘要: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最初发表在1994年发表于《花城》杂志,书中展现了一个小女孩残酷而真实的成长过程,其中隐秘而坦白的私人经验引发了当时文学评论界的震动,评价褒贬不一,而有关其小说的研究层出不穷。笔者将研究综述分为从女性主义视角进行的研究、从个人化写作角度进行的研究、其他角度的研究等三个角度,运用文献法和对比法,对林白小说《一个人的战争》相关的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以学习评论界对林白小说的研究成果,更深入地探寻《一个人的战争》中乡愁意识的精神内核。

关键词:林白; 《一个人的战争》; 乡愁意识; 女性主义; 个人化写作

一、《一个人的战争》研究综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有关林白小说的研究较为零散化、片面化,视角较为单一。参考中国知网的数据,该小说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二十一世纪初期。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关于林白的小说,尤其是对其代表作《一个人的战争》的研究趋于多样化、深入化,对其小说或批评或赞誉等不同观点的碰撞也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林白的小说在文学、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意义,综合来看,有关《一个人的战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