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的文化意义文献综述

 2022-08-10 11:08

弹幕文化研究综述

摘要:“弹幕”作为一种新型的、开放式的传播形式,魅力尽显,并产生了具有文化意义的的影响,形成了相应的“弹幕文化”。它逐渐进入学术的视野被发现和研究,研究者从不同角度考察弹幕传播,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弹幕视频放置于文化体系发展的空间中,探索弹幕传播的文化建构意义。

关键词:弹幕;新媒体;亚文化;小众传播

弹幕是互联网新技术的代表产品。随着新媒体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弹幕”也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它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合而为一,引起了许多研究者对它的浓厚兴趣。整体而言,目前对于弹幕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但随着弹幕传播的大众化、影响的深远化,弹幕研究有了越来越丰富的研究角度,整体研究数量也处于不断上升阶段。

一、传播学角度的弹幕研究

近年来,弹幕视频以其即时评论的特点迅速在网民中走红,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因为弹幕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有必要对弹幕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解,勾勒出弹幕视频网站营造出的传播空间。对弹幕的研究最早是2011年《声屏世界·广告人》刊载的《以网络电视之名》,该文章第一次在中文期刊上涉及“弹幕”这一概念,并对它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弹幕是在视频上飘过的、密集的即时评论语句”。常昕、李庚轩、朱莹的《媒介融合视角下的“弹幕”传播》,从媒介融合的角度探讨弹幕传播,分析弹幕传受关系的转变。张聪、常昕、陈颖的《浅析“弹幕”对大众传播模式的革新和影响》,分析了弹幕在编辑过程中与传统视频传播的不同。江含雪的硕士论文《传播学视角下的弹幕亚文化研究》的研究基础是对弹幕本体的考察,阐释了弹幕视频的传播方式是“无限循环更新的”,强调了弹幕“神话化”、“及时反馈” 、“表达多样化”、“评论碎片化”等特点,为我们理解弹幕传播的特点理清了思路。

弹幕是人与人的联系被网络化的典型产物。因而在弹幕的传播特性之外,更有不少研究是对弹幕族群体的考察。谢梅等的《大众传播游戏理论视角下的弹幕视频研究》从游戏理论的视角考察了弹幕的心理动因、行为特征等,他们更加注重弹幕的传播形式而非内容,群体使用弹幕主要是为了情绪宣泄,形成娱乐互动效果。王颖的《对弹幕视频网站受众的主动性分析一一以 Acfun 和 Bilibili(哔哩哔哩)为例》对受众的参与模式进行了考察,指出弹幕是视屏播放中受众主动性提高的深层体现,“弹幕视频网站的出现是满足受众需求而产生的”,明确弹幕评论使受众将观看视频和发表评论得到了统一,“受众可以通过弹幕评论改变视频的本意,产生新的含义,从而获得一种新型的心理体验”。马志浩、葛进平则从个案出发来讨论了日本动画对受众的影响以及对视频中角色的准社会交往的特殊表达(马志浩、葛进平《日本动画的弹幕评论分析:一种准社会交往的视角》)。郭磊用问卷调查、小组访谈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等量化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弹幕视频网站的受众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调研,获得客观又较为可靠的结论(郭磊《我国弹幕视频网站的受众研究》)。弹幕族的群体内部认同以及共同参与感是营造弹幕文化体验的重要前提,弹幕族特征彰显了弹幕传播特有的文化氛围,也暗含了其机制中的排外性。

二、亚文化视角中的弹幕研究

弹幕视频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传播方式,其中更包含着许多值得被研究的文化意义。有研究者就运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来解释弹幕视频现象。“lsquo;狂欢理论rsquo;由lsquo;狂欢节rsquo;、lsquo;狂欢式rsquo;及lsquo;狂欢化rsquo;三个关键词组成”(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对于弹幕而言,这种狂欢化则体现在弹幕的恶搞性质,弹幕群体在使用弹幕时充分发挥其自由性和互动性,营造出一种近乎狂欢的状态。该研究视角开始将弹幕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考量,是弹幕研究的一大拓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