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副词“蛮”和“满”及其对外教学文献综述

 2022-08-10 11:08

程度副词“蛮”和“满”及其对外教学

摘要:现代汉语中出现了一对易混的副词“蛮”和“满”。本文通过探寻“蛮”和“满”词义的演变,以大量语料为基础,分析比较出两者用法上的不同,所得结论可以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

关键词:蛮; 满; 辨析; 对外教学

一、文献综述

从古至今,“蛮”和“满”的词义、词性和感情色彩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方言区的人交流日益频繁,“蛮”作为程度副词正在被广泛使用而进入了普通话体系。但由于“蛮”与“满”在发音和使用上的部分相似性,使用者经常出现误用或者混用现象。本文从“蛮”和“满”的词义演变出发,考究二者程度副词词性的演变原因及词义的来源,通过对比二者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得出它们的异同,最后讨论二词的对外教学。

国内对“蛮”和“满”二词的比较研究甚少,多是对单一一词的研究,近年来尤其是对“蛮”作为副词的研究相对较多。为了全面研究作为程度副词的二词,笔者主要通过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以“蛮”“满”为主题,以“程度副词”为范围,进行模糊匹配搜索,收集了23篇学术论文,另外笔者还借阅了多本民族历史变迁、权威语言学著作进行参考。

  1. “蛮”的词义演变

“蛮”词义的演变关系到了华夏民族的历史进程,部分调查南方民族生活变迁的著作中有提到“蛮”,如徐松石的《粤江流域人民史》开篇就讨论“蛮”的演变,根据他的考证及思考,他认为“蛮”造字之初从“言”是因为南方有语言,从“糸”是表明南方有蚕织技术等等。总之,徐松石认为 “蛮”最初指的是南方少数民族,也泛指一切少数民族。笔者通过参考其他文献资料发现这个结论并不确切,“蛮”是后来被用作指南方少数民族的,在那之前还有其他的意义。

朱文旭在《“蛮”语义及其文化现象》中提到,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一律称自己为“蛮”。根据赵乔翔和周香琴在《试论“蛮”的词义及感情色彩的演变过程》里的考证,还有学者认为“蛮”是苗瑶先人自称,也有学者认为是壮族先人自称。笔者认为,不论是哪个民族先人的自称,可以确定的是,“蛮”最初是一个自称。

何光岳的《南蛮源流史》中介绍了“蛮”曾是一个部落,后因战争失败迁移到南方,就出现了“南蛮”一词,迁移到北方的也有叫“北蛮”的。由此可以看出,此时的“蛮”还是个不带感情色彩的名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