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 V得 N2 VP”结构句子的歧义研究文献综述

 2022-09-04 09:09

N1 V得 N2 VP结构句子的歧义研究

摘要:关于“得”字句的研究颇多,但关于“N1 V得 N2 VP”句式的研究专著则不太多,这些研究成果多从结构、语义、语用、语法等角度分析“N1 V得 N2 VP”句式的结构特征、歧义产生原因。而本文主要从语用角度分析N1 V得 N2 VP结构式的歧义趋向,采集语料,重点查找N1 V得 N2 VP结构的句子,并加以摘抄整理,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分析理解,从语用习惯角度解决该句式中“谁追谁,谁喘气?”这个问题。

关键词:结构分析、“得”字句、语义倾向

一、文献综述

朱德熙在《语法讲义》中提到一个句子:“这孩子追得我直喘气”,认为这个句子容易引起歧义,因为句子中动词“追”的施事和受事不明,所以可以有三种理解:(1)我追孩子,我喘气,(2)孩子追我,我喘气,(3)孩子追我,孩子喘气。而陆俭明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中也提到了类似的句子:“那孩子追得老头儿直喘气”,陆俭明同样认为这句话有三种解释:(1)孩子追老头儿,老头儿喘气。(2)孩子追老头儿,孩子喘气。(3)老头儿追孩子,老头儿喘气。“得”在现代汉语中是常用的字之一,关于“得”的词性和作用,现代汉语研究者们有许多种看法和争论,人人不同。“得”字句使用广泛,朱德熙和陆俭明提到的这两个句子,也是“得”字句中的一种,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句子结构提炼为“N1 V得 N2 VP”。

从目前已经收集到的研究资料来看,关于“得”字句的研究颇多,但关于“N1 V得 N2 VP”句式的研究专著则不太多,这些研究成果多从结构、语义、语用、语法等角度分析“N1 V得 N2 VP”句式的结构特征、歧义产生原因,且研究较为深入。

蒋鲤的《复杂动结式的语义和句法分析》认为“杂动结式lsquo;NP1 VP1 得 NP2 VP2rsquo;句式中NP1为客体致使者,且VP2指向NP2的句式可分为A、B、C三类”,其中,只有一类会产生歧义,即C类——VP1既可指向NP2,也可指向未出现的成分, “三类句子中VP1的语义特征和VP2、NP2的语义特点各不相同,这也导致了C类句容易产生歧义。通过讨论三类句子的句法形成过程,发现表层结构相同的A、B两类句子有着不同的底层结构,而C类句式的歧义就是来自于兼有两种不同的底层结构。”;沈月明的《“Nl V得 N2 VP”句式的句法语义分析》“以Nl V得 N2 VP句式为研究对象,运用格语法和轻动词理论,总结该句式能够进入的语义框架,分析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形式以及在表层与其他句式相互转换的条件。主要内容:一、从分析VP的语义指向和Nl、N2的论元角色入手,将Nl V得 N2 VP句式划分为的六种语义框架,在深层清晰地认识Nl V得 N2 VP句式的结构特征。二、按照语义框架的不同,分别分析从基础表达式(即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变换的过程及其规律,进而总结Nl V得 N2 VP的句式意义。三、正是由于变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句式意义才导致Nl V得 N2 VP句式在表层上可以与与其他句式相互转换。总结相互转换的特点。四、最后利用上述研究结果尝试分析由Nl V得 N2 VP句式构成的歧义句式的特点和化解办法。”;孙银新的《“得”字兼语句新论》则是从语法形式的类比、语法意义的类比分析“得”字兼语句的结构特征。最后得出了六点结论“(1)从词序上看,“得”总是附着在动词V之后。从构造层次上看,“得”是先与动词V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语法单位,再与后面的成分发生结构关系的。也就是说,“V 得”是在同一构造层次上。这在1.1、1.2的各种变换形式的类比中表现得尤为明显。(2)“V 得”这个结构体所在的语法位置和典型兼语句中的使令性动词占据的语法位置完全对应(试比较a句中“打得”和例①、②中的“选”、“派”)。这也表明,“V 得”是一个语法单位,也是一个结构体。(3)a类句中“V 得”后紧接的是兼语成分,而带兼语是动词V的语法功能,所以结构体“V 得”的语法功能是由动词V决定的。(4)a类句中的“得”不同于结构助词“得”。结构助词“得”连结两个成分,出现在结构体中间时,既不属前,也不属后,仍然是独立的。句法分析时,只能三分,如“看/得/见”、“听/得/出来”。而a类句中的“得”都是附着在V的后面,并与V形成一个结构。可见,a类句中的“得”不应看做结构助词。(5)“得”不是词缀。a类句中“V 得”作为一个整体时不能单说,并且就是带上了宾语也还是不能成为一个自由结构,所以不应该把“V 得”看做一个动词。“得”也就不能看成动词后缀。(6)“得”可以看做动态助词,表示完成态。“得”的语法意义是表示动作V有了结果。”;肖奚强和张亚军的《“Nl V得 N2 VP”句式歧义分析”》对“Nl V得 N2 VP”句式进行歧义分析,首先根据Nl、N2与V的关系,通过两种句式来分化歧义。通过运用某些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或某些修饰成分,使得VP的语义只能指向Nl或N2,一般均为单义,不产生歧义。句式中语义情况最复杂的是由表示“寻找、等待、盼望”以及某些表心理活动的动词构成的句子。最后,得出结论:“对“Nl十V得 N2 VP”句式语义情况的分析不能离开语气、语境、语言习惯等因素,如单纯从结构上来分析,简单地从位置的先后来判定施事、受事,则不能解决问题,有时甚至可能得出片面的结论。现在我们分析这种歧义句式,一方面是由于它本身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此说明句子的语义与语气、语境、语言习惯、语言心理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结构分析不能代替语义分析。”;李晓华的《现代汉语中“(N) V得 NP VP”句式研究》从“(N) V得 NP VP”句式的构成特点、句法分析、语义分析、语用分析、变换分析多角度地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研究,同时得出结论:“我们认为(N) V得 NP VP句其内部可以分为两类句式:主谓短语作补语句和述补结构内部带宾语句,并且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象似性原则对其作了进一步的解释说明:而且这种句式无论在语义结构上,还是在语义关系上都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一般由两个动核结构组成,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两个动核结构之间在语义上具有一定的致使关系;通过对(N) V得 NP VP句的语用分析得出,这种句式经常出现一些省略或隐含现象,全句的表达重心一般在补语上,而且经常作为复句或句群中的后续句出现。除此之外,通过变换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N)十V得 NP VP句与其他相关句式的关系,诸如“把”字句、“被”字句以及复动句等。”;蔡永强《“张三追得李四直喘气”及其相关句式》“简要分析了与lsquo;张三追得李四直喘气rsquo;相关的四种句式,指出四种句式中只有一种可以产生歧义现象。在此基础上,先后分析了歧义句式的事件结构、歧义原因。文章最后指出致使性结果具有选择性特征,体现了lsquo;附加语构架语言rsquo;的类型学特征。”;森山美纪子的《主谓补语句的语义结构研究》“着眼于主谓补语句深层结构的语义关系分析,首先指出这类补语句实际上是由两个事件构成的,其次运用语义分解法按两个事件之间的语义关系来进行分类,作仔细描写,并通过歧义句法现象来进行必要的验证。”

本文主要从语用角度分析N1 V得 N2 VP结构式的歧义趋向,采集语料,重点查找N1 V得 N2 VP结构的句子,并加以摘抄整理,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分析理解,从语用习惯角度解决该句式中“谁追谁,谁喘气?”这个问题。

二、查阅中外文献资料目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