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礼”之探析文献综述

 2022-08-10 11:08

《论语》“礼”之探析文献综述

摘要: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礼”是孔子思想中继“仁”之后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对于“礼”的研究,众学者在近年来取得了不少成果。

关键词:《论语》; 礼; 孔子

一、文献综述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近年来,各界对于《论语》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关键词的阐释却存在着错误以及各种弊端。因此,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研究有必要进行革新,从本源开始,逐步探析,从而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正确理解。

近年来,广大学者对于《论语》中的“礼”有着各种阐释。尹天晓[9]在文章中提到礼是中国人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古代从天子的祭天、祭祖诸侯国之间的会盟、外交、打仗到普通老百姓的婚丧嫁娶、坐卧行走、互相称谓等,一切都有“礼”的规范河以说古代中国人是生活在礼中间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道德要落实到行为规范上来。其次,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并不是“三纲五常”中单方面所指的而是双方面互指的、平等的是为浮躁的人心增加了一个规范的祛码避免开放变成放纵避免社会的道德观念变得浑浊更加有利于社会和谐。此外,君子是孔子提出的做人的理想标准。其实立志也好要做一个君子也好都要通过学习来修身养性。《论语》中多处强调了人们要注重自我学习,使自我素养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达到普遍提高人民素质的程度,这样的国家才能真正的富强。由此,作者将《论语》中的“礼”与治国思想以及个人修养相互联系,由点到面进行了论述。针对《论语》中的孝,刘洋认为,孝与礼是紧密相连的。“孝”乃是“礼”的文化内涵;“礼”则是“孝”的外在表现。孝包含着礼,礼体现了孝。孔子说人们对自己的父母要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但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而是必须受礼的约束,依礼而行才是孝。在《论语》中很多章节都能体现礼孝的思想。

“礼”是孔子思想中继“仁”之后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论语》一书中“礼”字分布于 36 章之中,一共出现了 76次。“仁”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内容,也是评价一个人是否符合君子标准的重要维度,张雨亭[10]认为,“礼”即是对“仁”的思想的外在的表现。“礼”的概念来源于内在情感和外在的规范两个方面,内在的情感是人的真实的爱人之心,外在的规范是用行为表达情感时不能偏激。礼的概念最为特殊的一点就是实践,从礼的实践上来说,它既作用于个人的成长和人格的完善,也作用于社会和国家的和谐。“礼”虽然是外在的规范,对“礼”的遵循仍要求出自内心的自觉自愿,并且要以“仁”为心理基础,否则的话,“礼”就只是虚假的文饰而已。仁是礼的核心,是蕴藏于礼之内的思想; 而礼是仁的表现形式,是实现仁的途径和方法。在孔子的理想中,君子的内心是以仁为根本,而外在的行为方面又完全合乎礼的人。由此可见,礼与仁二者互为表里,互相辅助,缺一不可。此外,礼与法也有着弥补库分的关系。王志峰、张洪峰[6]指出,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以及我国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和重要。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观念日益被国人广泛接受,并已逐步渗透到立法、司法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去;然而一些土生土长的具有合理内核的法价值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比如充满着仁爱精神的孔子法思想。从礼的特征来看,孔子认为“礼乐征罚自天子出”(《论语·季氏》),可见礼是有权威性的,制礼的主体应当是代表国家权威的天子,而不是诸侯大夫。周礼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包括政治、军事、司法、行政、道德教化、丧葬嫁娶、宗教祭祀各个方面,而周礼中涉及到国家重要制度的政治、军事、行政等方面是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具有现代国家法律的特征。认为孔子的整个礼的体系实际上就是当时的法,这种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它是一种伦理法。在整个伦理法体系中,仁爱精神是其核心,不管是民俗或是国礼,无不浸透着孔子仁者爱人的指导思想。这个伦理法体系是无所不包的,道德、伦理、习惯法、社会法、国家法都可以在这个体系中找到适当的位置,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仁”这个中心,都是为了营造以仁爱为本的和谐社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