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咏木槿为例看李商隐的咏花诗文献综述

 2022-08-10 11:18:17

李商隐咏物诗研究综述

摘要:李商隐的咏物诗是其创作的诗歌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界研究的重点。本文从思想内容、艺术技巧以及比较分析三个方面,去研读探究近几年来学界学者对于李商隐咏物诗的研究,并从中加以概括、总结及分析。

关键词:李商隐; 咏物诗; 托物寓怀

咏物诗发端于屈原的《橘颂》,历经年代更迭,至晚唐的李商隐,咏物诗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宇文所安称李商隐的咏物诗“其厚密与微妙无与伦比”。因此,李商隐的咏物诗也是学界专家研究的一个重点。纵览近几年学界对李商隐咏物诗的探究内容,大多数学者从思想内容及艺术技巧两个方面去分析李商隐的咏物诗,部分学者会将李商隐的咏物诗与其他诗人的咏物诗进行一个比较。

一、思想内容

晚唐时期,中央政权腐朽,地方局势动荡,藩镇割据混乱,边远民族侵扰。与晚唐时期内忧外患的社会现状相关联的,便是晚唐诗人的咏物诗呈现出感伤哀怨的基调,李商隐便是其代表。

韦爱萍在《试论李商隐的咏物诗》中提到“特定的历史环境迫使他采用特定的方式创作。诗人有时通过咏落花、垂柳、梅、荷、杏、李、牡丹、松、桐等花木;有时通过咏流莺,莺凤、蝉、蝶 等虫鸟;有时通过咏鸡、鹅等家禽来抒发怀才不遇之恨,年华易逝之慨,抒写离乡别井之愁,宦海沉沦之痛。”作者将李商隐的咏物诗主要分成四块内容:一是对权贵的讽刺,二是压制摧残人才的黑暗时局的讽刺,三是对自己身处党争、壮志难酬却想洁身自好两难境地的无奈感慨,四是一生漂泊与亲友分别的难言之痛。

刘学锴在《李商隐的托物寓怀及其对古代咏物诗的发展中》认为,借咏物寄慨个人身世境遇、借咏物寄寓人生感慨、借咏物寄寓某种深微的精神意绪,表现某种感情境界是李商隐咏物诗的三个主要内容。

于志鹏在《楚雨含情俱有托——李商隐咏物诗探析》中将李商隐的咏物诗分为两块主要内容,一是表现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抒写个人的哀怨情愁;二是传达了对政局现状、对历史发展的思索,表现自己的激愤、抑郁与牢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