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集团化办学模式下的学校文化建设现状—-以南通市开发区实验小学为例文献综述

 2023-12-04 10:12

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文化是反映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创造性成果的一种社会现象。而校园文化在当今教育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社会的迅速发展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校园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品质,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我们的教育应该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关注人的身心发展,努力适应新时期的人才需求,重视校园文化,提高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充分理解环境对学生影响的重要性,校园文化对学生身心发展所起的重要性。良好的校园文化,能陶冶学生情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到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开展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1. 核心概念界定

    1、关于文化

    文化一词在现代社会中,是我们每时每刻都能听到、看到、接触到、感受到的,但恰恰又可能是熟视无睹的东西。中外学术界对“文化”概念的理解也有近百种之多。纵观“文化”概念的演进历程,从词源上追寻,“文化”一词来自拉丁文 Cultura。其本意是指为敬神而耕作所获得的一切东西,主要指人类物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是相对于自然存在的事物而言的,到 16 世纪才逐渐演变为培育、教养等含义。

    在西方将文化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来进行研究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上半叶。1843年,德国学者 C'F·克莱姆出版《普通文化史》一书,10 年后又出版《普通文化学》,拉开了文化学研究的序幕。1952 年,美国学者克鲁伯和克拉克洪合作完成《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探讨》一书,统计了从 1871 年到 1952 年,全球关于有影响的文化概念就有 164 种之多。其中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于 1871 年出版《原始文化》一书,对“文化”一词进行了多重限定。自此以后,许多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心理学家纷纷对文化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致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文化观,如文化价值论、自然主义文化观,文化成果论等观点,但大都缺乏整体性的把握,都有一定的局限。

    我国较早使用“文化”一词的是西汉的刘向。他称:“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夫下愚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 (刘向,《说苑·指武》)这里的“文化”是指与“武力镇压”相对应的“文德教化”。“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很大差异,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存在于自然中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因而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定义范围,所以又称“大文化”;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称“小文化”。本文是从狭义的角度进行论述。

    2、关于校园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的孕育和诞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文化创造的主体、对象以及一定的文化创造得以进行的手段和环境。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因学校系统中具备了文化创造的主体,具备了从事文化活动的独特对象,具备了文化得以产生的独特创造手段和环境而由来已久。在界定校园文化方面,我们应该本着两个基本的原则:其一,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其本质受社会大文化的制约;其二,校园文化又时时显示出独立性,而且以其独立性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目前比较流行的校园文化观有以下几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