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小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2023-11-28 11:11

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在当今社会,决定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仅是依靠军事力量,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其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国中小学生基本上都在进行维持性学习,从而导致了我国缺少创造性人才,人们的创造力差。据《北京晚报》报道,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的调查显示,在21个被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我们国家需要的不是计算器,而是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可是我们的教育确在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我们不可否认维持性学习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维持性学习对创造心理的发展的阻碍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并且处在人类接受知识的黄金年龄段,对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是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在维持性学习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创新性学习。

(二)核心概念界定

1.学习

学习的定义,看似简单,其实很难准确定义。从学习心理学角度看,主要有四种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由于经验的反复练习而引起的行为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认为学习变化的实质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教学是知识的传递,教学设计要遵循接近性,重复性、反馈与强化原则。认知学习理论特别关心学习时学习者头脑内部所发生的事。他们把学习看作大脑对信息加工的过程,认为学习由接受、短期储存、编码、长期储存以及提取信息等几部分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主观经验系统的变化(重组、转换或改造)。学习时,学习者不是在接受客观的知识,而是在积极主动地建构对知识的理解。这种建构是在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人本主义主张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学习必须与个人经验有关,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有价值,进行意义学习和自由学习。人本主义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一般认为,学习是由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过程。它不仅表现在可以观察到的行为的变化,而且也包含身心机能的变化。学习是有机体普遍存在的适应环境的一种过程。凡是以个体的经验而发生的对环境的适应都可叫做学习。[2]

结合以上研究,笔者认为,可以把学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广义的学习,是人和动物获得新的经验或行为的改变;第二层次是狭义的学习,是人类特有的学习,人在社会中通过语言获得相关经验的过程;第三层次是最狭义的学习,特指学生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相关知识及经验。本文所说的学习,主要是第三种学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