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场生态景观修复设计——以南京天井蛙为例文献综述

 2022-02-20 08:02

垃圾场生态景观修复设计——以南京天井洼为例

文献综述

通过对已经封场的垃圾场形成原因、目前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改造的案例调查整理,分析城市废弃垃圾场改造成城市公园的基本思路与设计方法,将城市垃圾场封场后的处理措施,并将可再生设计引入到南京天井洼垃圾场整体设计改造当中。

垃圾场存在问题及改造意义

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度加快,城市周边垃圾场的使用寿命也越来越短,城市垃圾场封场后“何去何从”也成了一项重大问题。与此同时,城市公共休闲空间并不充足,日渐无法满足城市人口日常休闲、娱乐活动的需求。

以南京为例:2020年5月,南京市垃圾日产量目前已达4500吨,并以每年7.9%的速度增长。城区垃圾处置主要采取准卫生填埋方式,建有3座垃圾填埋场,分别是江宁区境内的水阁垃圾填埋场、轿子山垃圾填埋场和浦口区境内的天井洼垃圾填埋场。

南京天井洼垃圾处理场最开始只是一个堆放场,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有垃圾车将南京市内的垃圾运来倾倒,但当时没有相关规划,由于此举遭到村民反对,相关部门于1992年开始定点、挂牌集中堆放;2000年,正式建设垃圾填埋场。虽然正式名称是“南京市天井洼有机废弃物处理场”,但现场看只是一座简单的“堆埋场”。垃圾运输车接连不断地将滴水的垃圾倾倒在堆放区,一群拾荒者捡拾后自然堆放;裸露的堆体下有数条排水管,从中流出的黑色液体经过下面的覆土坡面渗流到底部的坑洼,再通过地下渗流管汇入隔了一条马路的渗滤液预处理池。2000年以后,这个厂由南京市统管,在原简易填埋场基础上按照当时国家标准对其进行了改扩建,填埋场底部为黏土防渗(防渗系数小于10~7cm/s),侧面采用帷幕灌浆垂直防渗,防止渗滤液外泄,并配套建设了日处理200吨的标准污水处理设施。2003年至2008年间一直正常运行。2008年年底,由于污水处理设施故障而停止运行。2003年以前和2009年以后的渗滤液通过专用车辆运输至南京江心洲污水处理厂处理。

2007年有关于天井洼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扰民调查的相关报道,关于污水处理设施的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开始建设一座日处理能力为230吨的污水处理站,并于2004年投入运行,但因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现仍在改造和调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