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嵌入式菜市场空间设计研究——以南京富丽山庄社区为例文献综述

 2022-11-28 02:11

一、文献综述

目前随着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大量用地被建设为城市社区,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但与之相对应的基本服务建设并没有同步被建立起来。目前,社区周围的菜市场仍然存在脏,乱等环境问题及秩序混乱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规划统筹,帮助菜市场与社区更好的结合起来,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也是城乡统筹进入新阶段的重要一步。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中阐明需要“优先保障农贸市场、社区菜市场和家政、养老、再生资源回收等设施用地需求。加强大型物流节点和公共物流配送设施系统性布局、协同性建设,提升物流配送的集约化水平。”其中菜市场与城市居民直接接触,需要更好的环境治理和统筹规划,其中环境治理关乎社区的卫生规划管理,这更关乎居民的健康保障。对于那些没有入驻传统菜市场的“游牧式”菜摊进行系统性的管理,使之成为为社区建设提供相对于超市,农贸市场等大型市场更方便利民的“嵌入式”社区市场,成为真正的积极空间。这样既保护了各地有文化特色的集市文化,也进一步保障了居民的生活便利与身体健康。

在2014年,商务部出台的《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文件内规定:菜市场需符合环保、交通、消防等相关规定。并配备排水、供水等必须功能,不得对周边环境 造成破坏性影响。这就要求移动式菜市场需要配备自循环的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系统,减少对街区的环境影响。并且可以通过对垃圾分类的结合帮助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另外由于其运营的地区在街道周围,需要合理规划其运营的地区和方式,不能对周边的交通和人流造成阻碍,形成安全隐患。菜市场虽然是基于各地寻求衍生出来的小型公共服务场所,但是也需要受到当地的工商部门管理。

关于社区营造的标准与流程,罗家德教授与梁肖月在《社区营造的理论,流程与案例》表明社区问题需要通过社会转型提供解决方案及理论支持。这是一个基于“草根问题”的、自下而上的解决方案。面对庞大的中国人口,政治层面的法律法规难以快速有效地解决生长在基层方面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在社会更新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居民自发的自我管理以及自我运营。建立“社区自组织 空间规划”的模式,产生文化创意,甚至可以发展为文化创区,这要求空间的多变性和移动性以适应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情况。这样就给传统的菜市场文化以新的生存空间以及存在方式:不仅仅依靠政府层面的被动管理,而是在保障各种食品安全和有效治理的层面下,通过激发居民的自主能动性来共同建造自己理想中的社区环境。因此菜市场的环境会更加融合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这种创新式的社区营造方法应当要基于本地的切实问题和特点,并且可以成为被复制的蓝本,在各地加以改造、普遍应用,形成广泛的社会效应,这样可以避免一个设计方案只能解决一种社会问题的尴尬局面,造成设计资源的过度消耗,并且解决了在不同的地区不能进行有效对接的问题。既帮助解决了政府扶持社会项目的压力,也可以鼓励居民积极的参与公共生活,用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

20世纪,美国设计师巴巴奈克对于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总结于《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中,巴巴奈克认为设计应该去解决最紧迫、最贴近大众的方面。菜市场作为最贴近居民生活并存在许多问题的公共生活服务应当被摆在设计的首位。书中作者提及对于一个当地的方案应当在深刻的理解当地特点后再加以设计。并且,对于基层生活方面的设计不应当造成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精力投入,而是小型的,灵活多变的设计方案。另外,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智慧管理也已经成为社区治理的一种未来发展方向,对社区的管理也趋向于网络化。统一高效的电子化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的便利性和准确性,降低管理成本和人工投入。社区公共服务与网络管理的结合也可以提高其服务效率和安全性。

著名设计师、教育家曼奇尼在其代表著作《设计,在人人设计的时代——社会创新导论》中阐述了一个小型的、可以独立运作的商业模式需要各方力量的支持,在社区案例中,中国柳州的“爱农会”就通过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而集中的一部分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共同打造一个互利共赢的集群,降低了城市居民对于健康农副产品的购买价格,也扩大了农民售卖产品的平台。街道的菜市场存在方式也可以像这样被重新考虑,进行一种新型的互动。

在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所著的《街道的美学》一书中,阐述了东西方对于城市街道不同的感情及文化,并以北京胡同文化举例说明中国人对于街道美学的认识和见解,中国人对于街道的概念类似于家的沿伸范围,即使街道与家被墙体所阻隔也依然能够在街道中创造出纳凉聊天的区域,所以与社区密切相关的菜市场往往会被认为是一个社区的半私密性质空间。因此居民对于距离自己家庭住址更近的菜市场抱有更加亲近的感情,例如在小区附近的菜市场中市场出现身着睡衣的居民,并且居民与老板相熟,产生了特别的街道集市文化,现阶段相关部门对于街道文化的处理方式更加倾向于抹杀其“文化性”与“特殊性”,并以统一化标准化的市集治理替代,这样的作法加快了文化性市集消亡,也没有得到广大市民的理解。

二、参考文献

[1]社区营造的理论、流程与案例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罗家德,梁肖月,2017.

[2] 街道的美学[M]. 百花文艺出版社,(日) 芦原义信, 2006
[3] 设计,在人人设计的时代:社会创新设计导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曼奇尼,2016
[4] 为真实世界的设计[M].中信出版社,(美) 巴巴纳克, 201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