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阳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9 09:08

昭阳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留守问题作为一个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社会新问题,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近几年来引起了家长、老师、学者和社会的关注,针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制度、隔代教育、安全教育、社会化、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救助、社会保障、人际交往、亲子关系、同伴关系身心健康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研究。云南省昭阳区经济落后,留守现象严重。为了真实的了解昭阳区留守儿童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并因地制宜的制定适合昭阳区留守儿童的解决对策,本文将分析昭阳区留守儿童的问题现状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社会飞速的发展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恶劣的住房条件、高昂的借读费用和交通安全无保障限制等等限制和诸多现实问题,农民工自己进城的同时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了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此诞生了。它作为一个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社会新问题,开始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2015年贵州省毕节市4名留守儿童无人照看集体喝农药自杀的时间曝光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持续关注。随着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和十九大召开,重视扶贫工作和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这些留守儿童要么仅由在家的单亲看护,要么被留给了(外)祖父母、亲戚、邻居、同辈群体等父母之外的其他人代为照料,他们无法享受到家庭正常的抚养、教育和关爱,并且由于父母双重角色的缺失,留守儿童的生存、健康安全、心理和教育难以得到保证。有的留守儿童从小行为习惯不好,甚至是染上了社会恶俗,于是出现了很多社会越轨现象,出现未成年人犯罪事件。所以关爱留守儿童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留守问题作为一个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社会新问题,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近几年来引起了家长、老师、学者和社会的关注,针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制度、隔代教育、安全教育、社会化、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救助、社会保障、人际交往、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研究。经过在超星移动图书馆上查找,有1624篇中文论文、19159篇中文期刊关于留守儿童,外文没有找到农村留守儿童的文献。在知网上查找到14173篇文献,658篇期刊,外文文献159条,其中文献自2008年以来平均每年发表450条以上的文献,期刊自2007年以来平均每年发表1500条以上,2016年发表了2515条期刊,2017年发表了1778条期刊,可见留守儿童问题随着时间的发展有新的问题和挑战,问题与日俱增,亟待解决。

国内文献

  1.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背景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障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受制于此。虽然无数进城务工人员为城镇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却无法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从留守儿童的“留守”原因来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认为家庭经济压力大,想继续增加收入,从而选择外出打工或经商(王艳波、吴新林,2003)
  2.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有: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不足,导致留守儿童家庭计划功能减弱和学校在社会化功能不足,安全需求不被满足而产生郁郁,焦虑孤独的身心健康问题以及人际交往问题。通过陇县的问卷调查分析,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是父母外出务工时间较长,且距离较远、返乡与联系频率过低导致留守儿童长期处于亲子分离状态,家庭完整性受到影响,同时监护人忽视对留守儿童的情感性关怀,使传统家庭支持功能弱化;二是由于资源匮乏节约了农村学校支持的多元化;三是经济落后,影响农村社区居民与村干部的支持意识与行动;四是同辈优势增强了同辈群体支撑的情感性,但由于引导不足,留守儿童容易受同辈群体不良亚文化的诱导出现早恋、沉迷网吧、打架等偏差行为!(杨凌,2017年)伴随着农村留守儿童人数的增加,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渐凸显,不容忽视。据有关调查发现,这些儿童存在现状有亲情缺失,学习较差,性格缺陷。并伴有心理问题。(肖华军,2017)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生活上缺乏照顾,教育上环境不好,安全上缺乏保护,缺乏安全感,心理上会对父母产生怨恨,沟通困难等问题(胡岚,2017)留守儿童缺乏情感的熏陶;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不周,这样容易造成孩子缺乏足够的自信;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留守儿童大多具有焦虑和抑郁情绪(陶伶俐,2017)留守儿童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学业成绩方面的问题,社会行为方面的问题,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张书军,2017)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留守下,监护人监护能力弱,导致了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差(吴贤,2017)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容易变得自卑,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二是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缺乏社会责任感,对人冷漠;三是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问题;四是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问题,没有父母有效监管,缺乏安全感,有行为失控行为。(张新志,2017)农村留守儿童一、道德观念薄弱;二、行为表现异常,主要表现为德育教育缺失,生活自理能力差;三、学习氛围差,读书无用,总体学习成绩不乐观,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习惯差;三、心理亚健康,自我封闭,性格孤僻,情绪失控,容易冲动,情感淡泊,心胸狭隘;四、生活无保障,安全隐患较多,意外事故频发,医疗条件缺乏,就医难。(陈立章,2017)留守儿童存在的有以下几个问题,一、生活状况不尽如人意,生活质量不能保证;如留守儿童男劳动强度大,所受待遇不公平;二、留守儿童在情感上创伤严重。如亲情的缺失使得孩子情感上出现创伤,交友很容易进入误区;三,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不利于健康成长。存在的问题有学习问题,行为习惯问题,性格缺陷和性格障碍问题,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杨宣国,2017) 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一,教学环境落后,教育资源短缺;二,学习成绩不乐观,学习动力不足;三,道德滑坡,心理问题突出;四,环境导向不利,辍学现象频发(徐晓岑,2015)
  3. 导致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原因

首先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中,长辈们由于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对孩子教育方面形成了短板;其次在学校教育中,一些学校对于教学的硬性指标过于重视,反而在教学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显得比较粗糙,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消磨殆尽,学生也就无心学习(秦勇,2017)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方面是是由于长期的留守,另外一方面是由于监护人失去了监护能力,也就是说管不住孩子。(吴贤,2017)留守儿童长期处于亲子分离状况下,导致留守儿童不能享受父母及时的关爱与引导,不完整的家庭模式使得家庭支持弱化,进而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陈明 ,2017)孩子的成长除了物质需求还有精神层面的需求,他们需要爱,需要亲情呵护,需要温暖沟通,社会的关爱代替不了孩子对父母的亲情需求,缺少父母的关爱,教育孩子们很难健康成长(李菁莹,2017)从社会角度看,各种制度壁垒与社会上不良风气,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从家庭角度看,亲情和教育的缺失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农村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缺陷(杨宣国,2017)留守儿童教育方面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家庭教育缺失;重要因素是学校功能不健全;主要阻力是社会力度欠缺(徐晓岑,201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