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优化物理教学设计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3-11-11 04:11

文献综述

1. 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同课异构”的研究在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的后期开始,那时,案例讨论逐渐兴起,课例研究最多。课例研究最初来自日本,并且它对加强教学已有了一定效果。1996到1998年间,一些美国学者也进行了课例研究,并发表了几篇文章,但当时并没有得到重视。直到1999年,几个美国学者发表了几篇关于教育改革的文章,美国人开始对课例研究感兴趣,课例研究逐渐成为美国各种教育议会的主题。随后,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课堂实践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模式-——行动教育。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组织模式也在不断的变化,“同课异构”越来越就行,因为它操作起来灵活,多种多样,从2005年开始“同课异构”开始出现在各种期刊上,专家举办的教研活动,全国各地的教学比赛,日常的教研组活动和校本教研,越来越多采用这种形式。2011年第3期《青年教师》刊载了有关同课异构的几种开展方式的文章,提出了课例式、问题式、竞赛式、帮扶式、客串式、展示式、课题式、递进式八种模式,给研究者提供了有利的借鉴。

随着各国教育改革的全面发展,教学设计已经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引入了教育范畴。新课改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是引领和协助学生,知识的获得应该由学生自主的学习和探究获得,而这样的模式,必将给老师更高的要求,不能再是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是将知识照本宣科的讲授给学生听,而是要充分的备好课,按照新课改的三维目标设计好整个课堂教学,但好的教学设计并不是那么容易,教师扮演的角色包括学习者、引领者、研究者、组织者,甚至是开发者,新课改下的许多教师都不能很好的充当这些角色,不知如何去改。纵观现阶段各中小学的教学现状,多以教学观摩、专家点评为基本方式,信息传输单向,示范课、观摩课千人一面,程序化、表演化痕迹明显,不少教师教学平庸,鲜见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继教学叙事、微格教学、问题教学、参与式互动等教学研究之后,“同课异构”如一阵春风,吹遍中小学校园。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通过对比的方式,很明显的暴露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便于去改进教学方法,“同课异构”活动是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虽然课改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是很多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没有将新时代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设计融合,一些教师不去学习,墨守成规,不想去改变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中,只想自己如何教,不了解学生,学生处于被动方面,缺乏对教学流程的设计,思路不清晰,整节课知识杂乱,不注重知识的联系和整合,教师东讲点,西讲点,学生抓不住重点,课堂效率低,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优秀的教学设计应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青年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未来,所以对他们培养很重要,但是新教师刚参加工作,没有教学经验,备好一节课对他们来说是还有困难的,对于探究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基本不太懂,以上这些都是现在教学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必须想办法去优化我们的物理教学设计,而“同课异构”是目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

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同课异构”也就是同一节课的内容,不同的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及实际教学水平进行备课并给学生上课。不同的老师由于备课内容的结构、风格以及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不同,就形成了不同风格的课程。听课的老师通过对比这些不同风格的教学课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思自己教学这节课程时的感受或者是还没上过的结合听过的课程,进行第二次的备课。“同课异构”主要是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自身实际教学水平以及现有的教学设备,进行不同的教学课程设计,同时“同课异构”也是多元化教学课堂的一种体现。

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将有利于优化物理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有利于营造教师合作、开放的教科研文化氛围,有利于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提高物理教学水平。在中学阶段的物理知识教学中运用“同课异构”有着很多的教学效果。“同课异构”注重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物理知识的教学,这对中学阶段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都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优化物理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3. 参考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