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助推我国出口外贸转型升级的策略探析文献综述

 2022-08-19 10:47:16

跨境电商助推我国出口外贸转型升级的策略研究

摘要:我国跨境电商行业近几年一直以猛烈势头蓬勃发展。进出口跨境电商整体交易规模从2014年的4.2万亿元直到2018年的8.8万亿元,跨境电商在中国外贸进出口额的占比额逐年攀升,从2014年15.9%的占比直到2018年接近30%的占比。跨境电子商务经过几年快速发展的阶段,现如今的市场已日渐趋于成熟。为了规避传统对外贸易行业停滞不前的风险,大多数传统外贸企业都选择了顺应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向跨境电商转型这一新的企业发展路径,以便获得更好的竞争优势。本文通过阅读中国知网2012-2020年关于跨境电商、国际贸易、企业升级转型、跨境电商运营模式等相关的文献,对所阅读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将资料中的研究成果归纳,对资料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本文分为国内文献综述、国外文献综述、文献探究三个部分。以此来展示出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对检索到的资料进行集中、综合和分析,从而建立探究式论证,依据证据建立一系列合乎逻辑的、可信的结论和论断,以此来得出一个确定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跨境电商;国际贸易;出口外贸;外贸转型升级

文献综述

国内文献综述

跨境电子商务的相关文献

刘章发等(2017)定义跨境电子商务为生产和贸易企业或个人通过电子商务的手段,将传统贸易中的展示、洽谈和成交环节数字化、电子化,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是把传统国际贸易加以网络化、电子化的新型国际贸易方式。张建芹和蒋凤娟(2016)指出跨境电子商务具有全球性、无形性、匿名性、即时性、无纸化和快速演进等特征。鄂立彬和黄永稳(2018)认为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中小企业受创最为严重,我国迫切推动外贸导向型企业转型升级及各项技术的完善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鼓励与支持。李迟等(2015)对当前存在的跨境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分类,认为主要包括 B2B(Business to Business)、B2C(Business to Customer)和C2C(Customer to Customer)三种模式。李金芳等(2015)以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例,提出M2B2C(Manufacturer to Business to Customer)即前半段M2B是传统国际贸易流程,后半段B2C是进口国国内电子商务过程相结合贸易模式以有利于做大跨境电商交易额、提高海外用户的体验感、破解跨境物流困境和规避海外法律政策风险的优势,是使我国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商店”转变的有效途径。

跨境电商与国际贸易相关文献

朱国银(2019)对中国国际贸易的现状分析进行了分析,认为跨境电商下的国际贸易,其一大特点就是碎片化,现在中国国际贸易下的通关具有批量小、频率高与周期较短的特点。对跨境电商平台建设、创新型海关监管模式、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立法以及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建议。梅寒(2020)基于跨境电商发展视角,剖析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采用截面数据模型估计(系统广义矩GMM估计方法),并一步步纳入控制变量中的变量,最后得到结果:跨境电商发展对我国国际贸易“降本促效”起到积极作用。杨宁(2019)在“一带一路”的视角下对我国跨境电商在国际贸易环境下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发展建议。柴丽芳(2018)认为跨境电商促进了国际贸易管理模式变革,同时也促进了国际营销模式的改变,使得国际贸易监督管理模式发生了变革。我国企业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发展,使我国对外贸易完成转型和升级,为国际贸易提供保障,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跨境电商与企业转型升级相关文献

黄照强(2018)认为阻碍我国中小型外贸出口企业发展跨境电商的主要因素是:跨境物流体系不完善、企业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跨境电商人力资源匮乏。杨纳川等(2015)对中小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网络营销、国际电子支付、电子通关和跨境物流4个主要环节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每个环节的影响程度。李霞(2017)认为需要深入探究跨境电子商务的风险、消除限制跨境电商发展的因素来促进我国外贸企业转型升级。陶海蓉(2015)对中小型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为中小型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提出对策。李丛伟(2016)从交易主体双方的角度出发,运用博弈理论对跨境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的根源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跨境电商交易信用体系的若干建议。黄莉玲(2016)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第三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选择模型并以东莞虎门一家服装公司A对跨境电商平台的选择作为研究案例,运用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对速卖通、e Bay、亚马逊、敦煌和Wish这5个平台进行选择和评价,经过模糊神经网络的计算,亚马逊的综合得分最高。

出口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相关文献

王文(2019)认为现阶段外贸企业遇到了几乎同样的困境:中小卖家的数量急剧上升,卖家之间掀起了激烈的价格战,许多品牌遇到了危机,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于是总结梳理跨境电商企业成功的转型运作经验为传统外贸企业提供了一些建议。蒋星(2020)认为传统外贸经历了“外贸1.0--传统线下外贸”、“外贸2.0--互联网外贸”现在正在进入“外贸3.0--数字外贸” 时代,“新外贸”是一种新型的外贸电商平台模式,不仅依靠线上供求信息平台,还加强了数据运用、分析能力,数据深入到整个贸易交易当中,并实现“全球买,全球卖”。郭婉婷(2019)分析了新常态下我国外贸企业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认为我国传统外贸企业需要积极提升技术实力提升价值链分工地位,构建科学外贸评价体系推进对外投资协同发展,坚持稳健科学的贸易政策发展中性激励政策。

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电子商务相关文献

MartinFalk(2014)研究调查了针对14个欧洲国家/地区的电子商务活动的模式及其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得出结论:电子商务活动的变化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呈显着正相关。电子销售量增加一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将提高0.3个百分点,服务业比制造业受到的影响更大。Shoaib Imtiaz(2020)认为电子商务的隐私权,安全性和信任度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并且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Emin M. Dinlersoz(2006)采用竞赛框架技术分析了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企业电子商务技术的差异影响消费者对传统市场和虚拟市场的偏好选择,反映了传统市场和电子商务市场之间以及传统公司和基于互联网的公司之间的重要差异。

国外跨境电商与国际贸易相关文献

Guy H. Gessner,Coral R. Snodgrass(2015)通过研究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双边商业市场之一加拿大和美利坚众合国之间的跨境电子商务的潜力,以此探讨两国政府提供的鼓励计划是否能对中小型跨境企业提供有效的帮助,最后给出中小型跨境企业还无法从中获利,同时认为其最主要的挑战来源于物流运输和成本。Nuray Terzi(2011)调查了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和就业的影响,得出结论电子商务为所有国家/地区带来了经济上的利益。短期内收益可能集中在发达国家,但从长远来看,发展中国家将受益更多。国际贸易量将通过电子商务增加,电子商务有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Fang Wang(2016)指出跨境电商在节省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等方面上具有极大的优势,在此优势下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并推动全球经济进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