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NA四面体的空间修饰及表征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05 08:02

基于DNA四面体的空间修饰及表征研究课题性质 radic;基础研究应用课题 设计型 调研综述 理论研究一、选题背景及意义DNA纳米技术是肿瘤生物治疗领域的新前沿,简单的DNA链可以被精确地构建成特定形状和大小的纳米结构,具有出色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功能配体,包括酶、抗体和制剂,可被附加到DNA框架的外部和内部,DNA四面体的空间可修饰性使其获得了免疫原性和酶活性等附加功能,扩大了它们的实际应用范围。

此外,核酸适体等靶向配体和治疗药物可以附着或整合到框架中,为修饰的DNA纳米结构(DNs)带来高度选择性和杀伤能力。

总之,不同的DNA序列、不同的功能分子以及不同的相互作用和修饰作用导致了DNs的功能和应用的多样性。

2006年,P.Rothemund博士设计的DNA折纸技术利用DNA自组装连接一个长的DNA支架链,许多短的互补DNA链可形成几乎任何纳米尺度的形状。

用于构建DNA折纸结构的DNA链折叠的概念从此被提出,具有广泛的结构特征和复杂性,包括二维纳米结构例如矩形、五角星、笑脸圆和三角,以及三维纳米结构,如DNA蜂巢,四臂连接的网格,纳米立方体,DNA三脚架中的折纸多面体,并且具有控制曲率[1]。

纳米技术由于其特殊的药理学特性,如延长半衰期、提高生物利用度和在特定组织中积累的能力,可以减少剂量依赖性和副作用,在给药系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虽然脂质纳米颗粒、阳离子聚合物、碳管等纳米载体已经大量存在,但能应用于临床的材料很少。

1991年,Chen等人提出了一种可编程的3d DNA纳米技术,开创了生物材料的新时代[3]。

2006年,DNA折纸术引人注目地出现了,它利用长DNA链形成特定的结构,短链精确地将其装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