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2-03-07 23:06:27

文献综述

国内外现在都对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绩效关系的问题有了一定的研究,经过大量的实证和研究,主要结论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有积极作用,对公司绩效有消极作用,对公司绩效无显著影响。下面将分国内与国外对三种关系进行具体阐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2. 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有积极作用。

Berlr and Means[1](1932)和Jensen and Mecking[2](1976)提出实施股权激励政策主要目的是缓解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冲突,加强两者之间的关系。Fich and Shivdasani[3](2005)通过完成对1000家上市公司从1997-1999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如果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会使得管理层比之前跟投入到工作中,并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效益。Tzioumis[4](2008)提出高管辞职会刺激企业实行股权激励政策,旨在留住人才和吸引新的人才。Oxley and Pandher[5](2016)提出当企业有多元化战略和长期增长目标,同时实施股权激励政策,将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

  1. 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有消极作用。

Sanders and Hambrick[6](2007)研究发现股权激励政策的实施会导致管理层倾向于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并且所得收益无法弥补投资失败带来的损失,股权激励会阻碍公司的发展。Brown etal[7] (2007)分析得出结论,股权激励的实施时影响公司绩效下降的原因之一。

  1. 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没有影响。

Loderer and Mamn[8](1997)以1978-1988年900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得出结论股权激励和公司绩效之间没有明显线性关系,即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绩效没有明显影响。

  1. 国内研究现状

(1)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有积极作用。

徐义群和石水平[9] (2010) 利用因子分析和回归模型,对我国实施股权激励政策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吕长江和张海平 [10] (2011)认为股权激励可以缓解委托代理问题,从而降低代理成本。实施股权激励可以促使管理层依照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经营企业,总体来说,股权既可以避免过度投资,也可以防止投资不足。孙之涵和张晨光 [11] (2012)、汪涛和胡敏杰 [12] (2015)通过研究发现,股权激励使管理层有动力改善公司的财务指标。张敦力和阮爱萍 [13] (2013)通过对股权激励、约束机制与绩效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越有效的约束机制越有利于企业业绩的提升。李红 [14] (2016)以在 2012 到 2015 年间实施股权激励的 4902 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如果通过实施股权激励让公司经营者拥有公司股份,公司的经营业绩会得到显著的改善。

(2)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有消极作用。

王秋霞等人[15](2007)通过运营降维和因子分析法,对过去一年采取股权激励的企业进行研究,以高管持股数量百分比来评价股权激励实施的成效,最终评估得出结论,股权激励和公司绩效成负相关,即在实施股权激励后,公司绩效反而下降。杜兴强、王丽华[16](2007)通过研究在1999-2003年期间的上市公司,建立了相关的模型后得出结论,经理人的薪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企业规模决定的,且二者呈现正相关性关系,而当企业出现二职合一时,薪酬则会呈现一种负相关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