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管理农产品可追溯服务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9 01:08

基于供应链管理农产品可追溯服务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农产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农产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再到如今的问题胶囊和毒酸奶事件,食品安全又一次的成为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引发了消费者信任危机,影响社会稳定。文献综述根据专家学者对于农产品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的研究成果,归纳出了专家学者对于该问题最集中的几个研究方面:农产品信息可追溯系统的内涵、农户行为对农产品信息可追溯系统的影响、消费者支付意愿与农产品信息可追溯系统的相互影响、成本收益研究对农产品信息可追溯系统的作用和政府干预对农产品信息可追溯系统的作用。然后根据这些内容归纳总结作者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最后,就目前对我国农产品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研究的不足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农产品; 质量安全追溯; 可追溯管理; 供应链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的要求基本可以得到满足,当今,人们更重视健康的生活标准,除了运动健康以外,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最关心的话题。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发达国家的重视程度较高,要求该国的食用农产品从生产直至销售过程中,必须具有可追溯性,所以,建立安全可靠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模式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最有效举措之一。如今农产品的安全事件仍然接二连三地冲击着社会民心。无论是农产品安全问题政府的监管措施还是消费者对于农产品安全问题都无法解决,一方面是企业生产者为了经济利益而忽视产品质量安全,另一方面从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一系列过程中,流通周转的次数较多,很难鉴定质量安全出现在哪一个环节中,所以无法更好的对企业生产过程实施监管,这也是政府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时的难题。政府监管是保障农产品安全的一种策略,而农产品供应链上的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等共同努力也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这是近年来学术界探讨的热点。

与国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相比,我国对于农产品安全问题意识较晚,理论研究还不成体系,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督管理制度、检测标准、质量安全标准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都处于表面现象的陈述,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借鉴发达国家的理论研究,我国对农产品质量可追溯机制建立与运作研究远远不够的,把具体的农产品视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分析不足。

韩沛新(2004)研究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的经济学意义。从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认知的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市场规划、企业的生产方式等方面实施可追溯模式的保障措施,改变生产者的生产观念和消费者质量消费观念,减少销售成本,改变农产品的生产方式。

李勇、李功奎等(2004)根据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理论,研究我国农产品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会带来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措施就是通过政府的干预,逐步使市场得到规划。

范方勇(2006)等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过程提出建议,从产品原材料采购的详细记录,包括产地和存储都要有详细的记录,对农资的投资,生产人员等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建立追溯平台,对农产品的标识,产品信息的流通和追溯载体进行记载。

耿春燕(2006))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建立在农产品供应链基础上,对各关键环节的信息进行信息记录、信息传递和信息监管,能够正确识别,在出现问题后能够实现追踪,及时追溯到问题源头,将有问题的农产品及时回收或解决,减少风险,为农产品的安全流通提供保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