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日妖怪文化 ——以中国《山海经》及日本各类妖怪典籍为基础文献综述

 2022-04-18 10:04

文献综述

妖怪文化由来已久,中日妖怪文化既相似甚多,又各有不同。作品的创作受影响于各种因素,例如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作者当时的生活环境等等。通过作品文献的研究从而了解两国文化的发展脉络异同,国内外此类作品及文献,有很大的参考及研究价值。本文参考了以下作品及文献。

国内部分:

国内可寻对此课题的研究较国外略多,从不同的角度对中日妖怪文化进行了研究分析。董佳婕、王培在其发表的作品《在日本妖怪形象中寻找中国妖怪的身影——中日妖怪形象文化比较研究》(2018)中提到 “古人无法解释雷鸣海啸、地震山洪等反常现象,为了能够使之得到宽慰人心的解释,便创造了鬼神妖怪之说——lsquo;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rsquo;”。有数据显示,我国的“妖怪”超过一万种,而在号称“妖神八百万”的日本——目前整合收录妖怪最全面的《图解日本妖怪大全》——由日本著名的怪谈鼻祖水木毛所著,也只囊括了四百余种妖和接近三百种怪。通过对比日本妖怪形象与中国妖怪形象,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出日本的妖怪文化广泛地受中国妖怪文化的影响的观点。全京姬、卜琳在其作品《中日两国妖怪文化对比》(2012)中提出“在妖怪文化方面,中国对日本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日本并没有采取单纯的接纳,而是对于中国的妖怪文化进行了容纳、消化及改造,并使之成为了自己的文化,显示出了十分鲜明的个性和丰富深邃的内涵”。张人方在其发表的作品《浅析中国妖怪文化艺术形式的转变与发展——从中日妖怪文化之异同谈起》(2016)中通过妖怪的起源发展、形象特色、对待妖怪的态度原因、对妖怪文化的审美与价值研究及中国妖怪文化的艺术形式的转变与发展五个方面分析得出妖怪文化是人心具象依托,映射社会,投射民俗哲思的结论。安雅在其发表的作品《浅析中日妖怪文化的异同》(2018)中通过妖怪的定义与成因、形成及发展、中日妖怪文化异同三方面得出结论妖怪文化是社会状况的投映。王俊婷在《日本妖怪动漫作品中妖怪文化解读探究》(2017)中通过妖怪文化的特征分析、动漫中形象诞生原因、妖怪形象运用的文化启示几方面得出妖怪文化是思维意识的结晶。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妖怪形象的基本意义都是影射社会形象,传达文化观点。王笛笙在《浅析日本妖怪文化中的典型妖怪形象》(2017)中通过日本妖怪文化发展状况、典型形象、形象特点三方面得出妖怪文化反映人们的信仰追求。同时可见,妖怪形象也是一种文化信仰的表现形式。聂梦君、谭媛元在合作发表的《浅析日本妖怪与妖怪文化》(2016)中通过日本妖怪文化的起源历史的探究得出妖怪文化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人们价值观的体现。同样的,妖怪形象也可以传达出人们当时的内心活动,颜亚雯、李笑园在《浅析日本妖怪文化的精神内核》(2016)一文中便有提及。谢荣在《从妖怪文化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2015)中通过对妖怪的定义、妖怪的起源、从妖怪文化看日本人的心理特征得出妖怪文化是人们审视内心反映心理的体现,人们通过妖怪形象反映自己对本身的需求,对自我不足的美好祈愿。

从妖怪的起源来说,妖怪产生于人类的蒙昧时期,产生于原始的宗教信仰,是先民幼稚思维方式的体现。“妖怪”一词,最早出现于东晋文人干宝的《搜神记》中.他指出,“妖怪者,盖精气之依物者也。气乱于中,物变于外,形神气质,表里之用也.本于五行,通于五事,虽消息升降,化动万端,其于休咎之征,皆可得域而论矣。”袁珂先生曾在《山海经校注》中说:“吾国古籍,瑰伟瑰奇之最者,莫《山海经》若。《山海经》匪特使地之权舆,乃神话之渊府”。中国古代存在这大量志怪典籍:上文所提到的《山海经》、《搜神记》,还有《阅微草堂笔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归藏》、《黄帝说》(40篇)、《汲家琐语》、《穆天子传》、《禹本纪》、ensp;《伊尹说》等等。从此可以看出中国妖怪文化渊远流长且种类繁多百花齐放。本文将从《山海经》、《聊斋志异》等国内文献中参考对比形象。

国外部分:

据统计,在日本的众多妖怪中,70%来源于中国,20%来源于印度,仅有10%是本土的妖怪。妖怪,在日语字典上解释为人类智慧不能解释的奇怪的现象或者异样的物体。日本传统的民间信仰认为,超出人类理解奇怪、异常的现象或因此引起的,具有非常的不可思议的力量的事物,都被称之为妖怪或者魔物、怪物。日本也存在为数不少的志怪典籍,例如《图解日本妖怪大全》、《日本妖怪物语》、《日本妖怪大全》、《雨月物语》、《春雨物语》、《日本神妖博物志》等等。松村薰子与朱东冬在其作品《现代日本的妖怪文化——以河童形象为中心》(2016)中提出日本自古便有许多怪物·妖怪的传说,因给人一种心理真实感而一直为人所惧怕。小松和彦在《日本文化中的妖怪文化》(王铁军 译 2011)中通过妖怪形象的产因发展得出妖怪文化是不可思议现象的合理化说明,妖怪思维推行了文明开化,具有独特的发展轨迹和历史作用,从此可以得出,通过分析妖怪形象的变化发展可以看出文化演变的脉络。

然而,从18世纪下半叶起,妖怪经画师之笔被赋予某种角色形象,这种心理真实感便逐渐消褪。但通过赋予这种角色形象,妖怪成为小说、浮世绘等大众文化的题材而受到人们关注,被广泛接受。妖怪文化在室町时代达到昌盛,江户时代达到鼎盛。此时的妖怪文化不仅寄生于传说故事、文学作品中,当时的文人借鉴中国宋元水墨画技法,对妖怪进行形象塑造,创作了众多妖怪图集,如土佐光信的《百鬼夜行绘卷》,吸收中国道教“物久成精”的说法,将妖怪画于琵琶、木鱼、伞等旧物上。鸟山石燕的艺术珍馐《画图百鬼夜行》、《今昔画图续百鬼》、《今昔百鬼拾遗》、《百器徒然草》合计绘有207种妖怪。本文将从日本志怪典籍《日本妖怪大全》、《百鬼夜行绘卷》等中选取参考对比形象。

研究中日单一妖怪文化的为数较多,研究中日妖怪文化对比的就大打折扣,再者探究两国妖怪文化下所蕴藏的文化差异更是少之甚少,所以此类课题还有较大的探寻空间。

参考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