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的信息技术探究活动设计与实践文献综述

 2022-08-08 14:55:19

有关基于PBL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之综述

摘要:“基于项目的学”是当前中小学广泛采用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模式。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再次将以自己的理解介绍基于项目的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模式、构成要素、特征和案例。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一种与科学研究比较相似的情境和过程,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自主地提出项目课题并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在信息化环境中自主学习、共同协作和探究创新的能力。探究利用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支持教师实施信息技术课程,能够为教师利用项目式学习进行课程深度整合,从而更加高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以促进提升小学生的数字素养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信息技术;数字素养;

一、文献综述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研究项目

转变教育教学模式,培养 21世纪人才,是当代教育者共同面对的命题。为解决这一命题,教师应转变理念,关注教学实践,从知识导向能力导向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师除了教给学生形成能力的知识,更需要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强调能力培养和发展。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以自主探究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以技能为支撑、以过程性评价为辅导的项目学习模式。该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一种与科学研究比较相似的情境和过程,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自主地提出项目课题并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在信息化环境中自主学习、共同协作和探究创新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为目的。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数字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覆盖与深度渗透,人们学习、工作与生活的方式正经历深刻变革,社会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方兴未艾,尼葛洛庞帝 (Nicholas Negroponte)曾预言的“数字化生存”[1]加速成为今日之现实。数字时代要求人们能够熟练掌握各类数字工具,自主处理各种数字信息,有效执行复杂的数字任务。鉴于此,“数字素养”(Digital Literacy)的概念应运而生,这是“信息素养”的新延伸,也是“媒介素养”在数字时代的具体化。

1.2 项目学习的内涵

(1)项目

项目,英文单词为project,《英汉解海》中对“项目”的解释有:①具体的计划或设计,②规划好的事业(如明确陈述的一项研究工作,研究项目);③课外自修项目,通常由一组学生作为课堂学习内容的补充和应用来研究为前提,往往包括学生最感兴趣的各式各样的智力和体力活动。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项目”解释为“事物分成的门类:如科研项目,体育运动项目,服务项目”。

项目原是管理学科领域的一个概念。《管理学》中“项目”的含义为:“项目就是以一套独特而相互联系的任务为前提,有效地利用资源,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所做的努力。”教育领域中的“项目”是指一种能引起学生兴趣、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去对真实世界作深入探究的活动,这种活动可以由一个班级或一个小组的学生来实施。我们认为,一个优秀的项目具有如下特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