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同步网络课堂学生参与度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7 09:52:31

{title}{title}

关于混合同步网络课堂学生参与度研究之综述

摘要: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在这信息时代中,各行各业都在信息浪潮中改变、适应、进步。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推动下,我们的教室多了投影设备等其它先进的教学设备,并且学生可以课前课后通过网络在线学习,但是这些只能作为辅助教学,我们的教学模式依旧停留在百年前,主要形式依旧是教师加黑板加学生,学生们效率低、学习乏味。然而改变即将到来,星星之火已经出现,混合同步网络课堂的概念正被提出,一个高效全新的教学模式即刻出现。进行混合同步网络课堂学生参与度的研究需要建立在前人有关同步网络课堂以及学生参与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同步网络课堂及学生参与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以期能够对混合同步网络课堂下学生参与度的研究有所突破、创新。

关键词:同步网络课堂;教学模式;混合学习;参与度评价;学生参与度

引言

本研究主要是探究在混合同步网络课堂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参与度,通过问卷调查法和SPSS数据分析,学生参与度的量化和评价,以得出提高混合同步网络课堂学生参与度的策略。本综述主要对“混合同步网络课堂”以及“参与度”在教育领域的概念界定,并定量和定性分析“同步网络课堂”和“参与度”的研究现状,以更好地支持混合同步网络课堂学生参与度的调查评价研究。

概念界定

混合同步网络课堂

课堂分为传统物理课堂和网络课堂,网络课堂又可分为同步网络课堂和异步网络课堂。异步网络课堂因自身社会存在感低、辍学率高等弊端,又因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异步网络课堂逐渐向同步网络课堂转变。国内外对异步网络课堂以及传统物理课堂的研究已经非常多了,对同步网络课堂的研究也在逐年增加,但对混合同步网络课堂的专门研究还是相当少的。

混合同步学习模型(BSLM)

2010年,Megan Hastie等人从学习环境的基本元素的混合角度提出了混合学习的基本概念:将至少两个学习基础环境组合成灵活的学习环境[1]。并提出混合同步学习模型(BSLM),由五个基本元素组成,分别是网络课堂、物理课堂、教师、学生、以及一些教室或参与者,通过组合可以派生出9中可能的模式,如表-Ⅰ。在BSLM中的模型-3和模型-9正是本次研究的混合同步网络课堂的教学环境模型,模型-9是前面八个模型的任何组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参加网络教室或物理教室,同样可以申请教师。 教师可以单独或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一批教师进行同步会议,形成合作教学团队。Megan Hastie等人认为该模式会成为“未来大学”的主流模式。

表-Ⅰ:BSLM组合

序号

网络空间

物理空间

鉴定

说明

教师

学生

教师

学生

1

0

0

0

0

无意义

2

0

0

0

1

非混合学习

学生自习、讨论等

3

0

0

1

0

非混合学习

教师备课、微格教室演练等

4

0

0

1

1

非混合学习

传统物理课堂教学

5

0

1

0

0

非混合学习

学生网上练习、考试等

6

0

1

0

1

混合学习-1

物理教室学生与网络端学生讨论等

7

0

1

1

0

混合学习-2

利用3D VR实验室,教师在物理环境演示操作,学生在网络端在线学习

8

0

1

1

1

混合学习-3

一部分学生在物理教室正常听老师上课,另一部分学生通过网络在线参与其中,亦可互动交流

9

1

0

0

0

非混合学习

教师在网络端备课等

10

1

0

0

1

混合学习-4

学生在物理教室听网络端的教师讲课(多用于教师外出时)

11

1

0

1

0

混合学习-5

许多教师进行在线课程培训,接受来自某个培训工作室的讲座或教师小组在物理环境听网络端专家讲解

12

1

0

1

1

混合学习-6

学生在物理教室正常听老师上课,邀请外部专家为学生小组讨论提供帮助

13

1

1

0

0

非混合学习

教师在网络端在线课程教学

14

1

1

0

1

混合学习-7

一个教育机构可以提供物理课堂,使无法访问互联网的学生参加在线课程

15

1

1

1

0

混合学习-8

一个教师在网络端在线课程教学、另一个教师在外部物理环境实验操作演示

16

1

1

1

1

混合学习-9

最全面的模式

“0”表示没有任何参与者 “1”表示一个或多个参与者

混合同步网络课堂的时空维度描述

2014年,魏雪峰等人则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描述提出了网络课堂与传统物理课堂结合的混合概念模型,如表-Ⅱ,并认为CRC模型可作为同步网络课堂与传统物理课堂结合的基本概念模型,将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相结合得到的混合课堂能同时具有两种课堂的优点,是推动灵活和有效学习的解决方案[2]

表-Ⅱ:混合概念模型

空间

时间

网络空间

(Cyber Space)

物理空间

(Real Space)

同步(Synchronous)

SC

SR

异步(Asynchronous)

AC

AR

2015年,Matt Bower等人在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实施因素如何影响学习的性质和质量时提出混合同步学习的概念:远程学生通过多媒体同步技术(如视频会议,网络会议或虚拟世界)参与面对面课程的学习和教学[3]

2015年,杨俊峰在同步网络课堂的基础上描述了混合同步网络课堂“采用师生分离、生生不分离的方式的同步网络课堂,即:学生在传统的物理教室内、教师则处于另外一个地点的同步网络课堂”,而且这样的混合同步网络课堂属于学校正式的教育范畴[4]

综上所述,笔者总结出混合同步网络课堂的一般模式即“学生在传统的物理教室内、教师则处于另外一个地点”,亦可拓展为“一组学生在传统物理教师内听讲台上的教师讲课,另一组学生一起通过网络与前一组学生一起参与物理课堂中的学习活动”(BSLM混合学习模型-3),这将是本次研究的基本教学模式。

参与度

参与度这一概念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 医学、教育和企业等。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参与度成为教育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学生参与度做过一些系统探讨,并且在近半个世纪不断完善并发展。当前很多学者将学习参与度等同于学生参与度,笔者对此表示认同,因此在本研究中也将学习参与度等同于学生参与度。

学习参与度

学习参与度的定位在早期研究中与学习唯一挂钩,如Fisher和Brophy分别在1980年和1983年相似地提出了学生参与度定位在“关注学生在完成规定学习任务中的行为表现。”(Time-on-Task Behaviors)[5]

显然只考虑学习参与度是显然不够的,因此在1984年,Natriello将学生参与度定义为“学生愿意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的程度”,因此将定义拓展到不仅是学习中的参与表现,还应该是学校日常活动(比如按时上课、诚心考试、爱护公物)的参与表现[6]

1990年Beane提出“情感是学生参与行动强有力的先导动力, 也可成为转换过程和进行过程中的动力,可以和其他因素加以整合”[7]。因此“情感”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1993年Skinner和Belmont认为学习参与度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持续性的行为参与,并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 热情、乐观、好奇以及感兴趣。相对于“参与”的反面就是“不满”,他们态度消极,没有学习兴趣,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8]

2001年,Kuth提出“学生参与度是一个测量学生投入到有效学习活动中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学生如何看待学校对他们学习的支持力度的概念”。Kuth认为应从两个层面进行考察: 一是学生做了什么 (what students do) ,即测量学生投入到有效学习中所花的时间和精力;二是学校做了什么 (what institutions do)。将参与度从学生为主体扩展到学生与学校两个方面[9]

1988年,Meece从认知策略的角度来看学习参与度,提出“使用认知和元认知策略被用来表示深层的任务参与,而使用浅层的策略被用来表示表层参与” [10]

1994年,Pintrich也同样从认知策略角度思考,认为“学生参与是学生使用不同的认知策略之间的动机行为,学生愿意坚持完成那种具有难度的学习任务”,并将“学生参与度”分为“表层参与”和“深层参与”。“表层参与”是指外显的行为策略,如排练,“深层参与”是指一种自我控制的行为表现,如反思、阐述[11]

结合国外研究,孔企平教授指出,学习参与度的考量要在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这三个方面同时进行,并且这三个方面又是相对独立的,其中行为参与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的积极程度;认知参与是所采用的学习策略;情感参与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其中在教学中的行为参与从专心和钻研两个方面来考量,情感参与包括课堂中四方面的体验:乐趣感、成功感(积极情感)、焦虑感和厌倦感(消极情感)[12],认知参与则根据Bloom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的认知领域(低级到高级的排列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6个层次),浅层学习包括回忆、理解、应用,深层学习包括分析、评价和创造[13]。张丽霞等人认为学生参与度的程度应该从参与的数量、质量、情感三个维度来反应[14]。彭敏军等人也认为在线学习的学生参与度应该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评测[15]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学习参与度是学生参与学校各项活动中的积极的行为、认知、情感等表现,包括投入其中的时间和努力程度。具体表现如:课上认真负责地学习知识,愿意课后花费精力和时间去解决遗留问题,积极地和老师、同学交流问题,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或成功等等。

在线学习参与度

在线学习参与度是学习参与度的更细化,它是指在线学习中(师生分离状态下)的学习参与度。在1994年,Mason在研究通信媒体在开放学习中的应用时,提出了在线学习中的三种不同群体:积极参与者、隐客(只汲取知识、不参与讨论等)、无行动者[16]

在2008年,Hrastinski结合在线学习参与度的六级概念,进而提出了在线学习参与度的定义:学生参与学习并维持和其他人关系的学习过程。这一复杂过程包括在线和离线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沟通、思考、感受以及归属感等[17]。在线学习参与度的学习环境是网络课堂环境,学习参与度的学习环境是传统的物理课堂环境,但在本质上,网络课堂和物理课堂的本质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李银玲指出了他们二者的相似之处以及各自的特别之处,并根据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表现、在线活动的类型以及贡献和分享的不同水平, 在线参与度又可以分为表层参与和深度参与两个层面[18]

研究现状

因为混合同步网络课堂是同步网络课堂的一种特殊模式,且国内外对混合同步网络课堂的研究少之又少,故笔者将以同步课堂和学生参与度定量分析来研究现状。以更好地支持本研究中对混合同步网络课堂的学生参与度研究。

同步网络课堂研究的定量分析

笔者以条件:主题为“同步课堂”或“同步网络课堂”,匹配方式为“精确”,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搜索,主要检索2006年到2017年4月近十年的相关文献,对结果进行无关文献筛选,共得到45篇符合的文献。通过统计分析,得到近十年发文量随时间分布表,如表-Ⅲ,同步课堂研究范畴分布占比,如表-Ⅳ。

表-Ⅲ:发文量随时间变化图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合计

数量

4

1

1

1

2

1

0

2

6

13

14

45

从表-Ⅲ,我们可以直观地得出关于“同步课堂”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从2014年开始的近几年,发文量明显增多。由此可见,同步课堂最近几年才被重视,研究的学者也开始增加。

表-Ⅳ:主要研究范畴分布占比

主要研究范畴

教学模式

开展策略

应用研究

交互研究

参与度研究

合计

文献数

6

6

27

5

1

45

占比

13.3%

13.3%

60.0%

11.1%

2.2%

100%

从表-Ⅳ并结合下方饼图,我们可以发现关于同步课堂的应用研究占了60%,其他关于同步课堂的教学模式、开展策略、交互研究都占了10%左右,而关于学生参与度的研究仅2%,可以说是基本空白。

学生参与度研究的定量分析

笔者以条件:主题和篇名为“学生参与度”或“学习参与度”,匹配方式为“精确”,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搜索,主要检索2006年到2017年4月近十年的相关文献,共得到138篇符合的文献。通过统计分析,得到近十年发文量随时间分布表,如表-Ⅴ,学生参与度研究范畴分布占比,如表-Ⅵ。

表-Ⅴ:发文量随时间变化图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合计

数量

2

1

0

2

8

12

14

20

18

24

37

138

从表-Ⅴ,我们可以直观地得出关于“学生参与度”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从2010年开始的近几年,发文量明显增多。由此可见,学生参与度最近几年越来越被重视,研究的学者也逐年增加。

表-Ⅵ:主要研究范畴分布占比

主要研究范畴

传统物理课堂

网络课堂

合计

异步网络课堂

同步网络课堂

非混合同步网络课堂

混合同步网络课堂

文献数

109

21

8

0

138

占比

78.9%

15.3%

5.8%

0%

100%

从表-Ⅵ并结合下方饼图,我们可以发现关于传统物理课堂的学生参与度的应用研究占了79%,异步网络课堂的学生参与度研究也占了15%,同步网络课堂的学生参与度研究也有6%,但是其中的混合同步网络课堂的学生参与度研究却是空白的。

混合同步网络课堂学生参与度研究的定性分析

通过对同步网络课堂研究和学生参与度研究的定量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关于混合同步网络课堂学生参与度的研究几乎空白。

学生参与度的评价维度研究

1994年,Pintrich关于学生认知模型研究中提出了学生参与度根据学生动机和认知策略分为表层参与、中层参与、深层参与[11]

2001年,陈焕新关于教学中“参与度”的数学模型研究中阐明了活动、主体、参与三者的关系,参与度是衡量主体与活动结合程度的指标,主体与活动的结合程度与参与度呈正相关。结合有两层含义,分别是结合的时间长短和结合程度的深浅,前者是参与的广度,后者是参与的深度。故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将成为本研究中学生参与度评价的两个重要维度[19]

学生参与度的量化与评价研究

2008年,李银玲关于教师远程培训中在线参与度的分析与计算的研究中从表层参与和深层参与两个维度对教师远程培训的参与度进行分析,并以“雷达图”将学员参与情况进行了可视化表现[18]

2010年,杨九民关于对话型同步网络课堂中学生参与度研究根据社交型、过程型、说明型、解释型和认知型这五种交互类型制定YY 参与度评价量表,最后得出对话型同步网络课堂参与度提高策略[20]

2010年,李爽在基于学习参与度调查对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反思的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在远程学习的参与行为特征、影响因素与支持需求进行了实证研究[21]

2013年,詹玉婷关于同步网络课堂中学生“对话”交互研究中,通过个案研究,在阐释不同维度的对话的基础上,构建了学生“对话”交互行为的层次塔[22]

2016年,李冉关于大学生网络学习参与度模型构建研究中结合网络学习的认知参与、行为参与和情感参与多个方面,构建出网络学习参与度多维度多层次的测评模型[23]

学生参与度的提高策略研究

2011年,张蔷关于提高大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的策略研究中,从三方面的策略(内部策略和外部策略)阐述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策略[24]

2012年,张丽霞关于影响虚拟课堂学习参与度的因素与提高策略的研究中,从学习准备、学习动机、学习环境、学习过程组织管理几个方面阐述了学习参与度的提高策略[14]

2015年,沈欣忆关于提升在线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的策略探究及有效性分析研究中基于知识情境化(Situativity)理论和同伴评价的方式,设计了一系列学习参与度的提高策略[25]

结语

本综述主要研究了混合同步网络课堂以及学生参与度的概念、对同步网络课堂研究的定量分析、对学生参与度研究的定量分析、对混合同步网络课堂学生参与度的定性分析。发现国内外对混合同步网络课堂的研究甚少,对混合同步网络课堂学生参与度的研究几乎空白,但是混合同步网络课堂相对传统物理课堂、同步网络课堂和异步网络课堂有着明显的优势,这种基于同步网络的创新教学模式必定越来越被重视,因此对其学生参与度的研究也不容小觑。

参考文献

[1] HUNG I C. A blended synchronous learning model for educational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J].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 2010,47(1):9-24.

[2] 魏雪峰, 杨俊锋. 同步网络课堂的理念、应用及未来发展[J]. 中国电化教育, 2014(09):93-99.

[3] BOWER M, DALGARNO B, KENNEDY G E,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factors in blended synchronous learning environments: Outcomes from a cross-case analysis[M]. Elsevier Science Ltd., 2015: 1-17.

[4] 杨俊锋.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国际视野——跨文化混合同步网络课堂的实证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5(10):33-38.

[5] FISHER C W, OTHERS A. Teaching Behaviors, Academic Learning Time,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An Overview.[J]. Journal of Classroom Interaction, 1980,17(1):2-15.

[6] NATRIELLO G. Problems in the Evaluation of Students and Student Disengagement from Secondary Schools.[J]. Journal of Research amp;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1983,17:14-24.

[7] BEANE J A. Affective Dimensions of Effective Middle Schools[J]. Educational Horizons, 1990,68(2):109-112.

[8] SKINNER E A, BELMONT M J. Motivation in the classroom: Reciprocal effects of teacher behavior and student engagement across the school year.[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3,85(4):571-581.

[9] KUH G D. Assessing What Really Matters to Student Learning: Inside the 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J]. Change, 2001,33(3):10-66.

[10] MEECE J L, BLUMENFELD P C, HOYLE R H. Students goal orientations and cognitive engagement in classroom activitie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88,80(4):514-523.

[11] PINTRICH P R, De GROOT E V. Motivational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components of classroom academic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0,82(1):33-40.

[12] 孔企平.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3] BLOOM B 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1st ed.).[M]. DAVID MCKAY, 1956: 58-60.

[14] 张丽霞, 郭秀敏. 影响虚拟课堂学习参与度的因素与提高策略[J]. 现代教育技术, 2012(06):29-34.

[15] 彭敏军, 陆新生, 刘引红. 基于数量和质量的在线学习参与度考量方法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11(01):103-106.

[16] MASON R. Using Communications Media in Open and Flexible Learning[M]. 1994.

[17] HRASTINSKI S. What is online learner particip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J]. Computers amp; Education, 2008,51(4):1755-1765.

[18] 李银玲, 张超. 教师远程培训中在线参与度的分析与计算[J]. 中国远程教育, 2008(02):60-64.

[19] 陈焕新. 谈课堂教学中“参与度”的数学模型[J]. 教育科学研究, 2001(05):31-32.

[20] 杨九民, 黄磊, 李文昊. 对话型同步网络课堂中学生参与度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0(11):47-51.

[21] 李爽, 何字娟. 基于学习参与度调查对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反思[J]. 中国远程教育, 2010(03):24-29.

[22] 詹玉婷. 同步网络课堂中学生“对话”交互研究[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3(07):16-18.

[23] 李冉, 李美凤. 大学生网络学习参与度模型构建研究[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6(02):36-38.

[24] 张蔷. 提高大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的策略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11.

[25] 沈欣忆, 胡雯璟, DANIEL HICKEY. 提升在线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的策略探究及有效性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 2015(02):21-28.

资料编号:[281919]

关于混合同步网络课堂学生参与度研究之综述

摘要: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在这信息时代中,各行各业都在信息浪潮中改变、适应、进步。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推动下,我们的教室多了投影设备等其它先进的教学设备,并且学生可以课前课后通过网络在线学习,但是这些只能作为辅助教学,我们的教学模式依旧停留在百年前,主要形式依旧是教师加黑板加学生,学生们效率低、学习乏味。然而改变即将到来,星星之火已经出现,混合同步网络课堂的概念正被提出,一个高效全新的教学模式即刻出现。进行混合同步网络课堂学生参与度的研究需要建立在前人有关同步网络课堂以及学生参与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同步网络课堂及学生参与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以期能够对混合同步网络课堂下学生参与度的研究有所突破、创新。

关键词:同步网络课堂;教学模式;混合学习;参与度评价;学生参与度

引言

本研究主要是探究在混合同步网络课堂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参与度,通过问卷调查法和SPSS数据分析,学生参与度的量化和评价,以得出提高混合同步网络课堂学生参与度的策略。本综述主要对“混合同步网络课堂”以及“参与度”在教育领域的概念界定,并定量和定性分析“同步网络课堂”和“参与度”的研究现状,以更好地支持混合同步网络课堂学生参与度的调查评价研究。

概念界定

混合同步网络课堂

课堂分为传统物理课堂和网络课堂,网络课堂又可分为同步网络课堂和异步网络课堂。异步网络课堂因自身社会存在感低、辍学率高等弊端,又因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异步网络课堂逐渐向同步网络课堂转变。国内外对异步网络课堂以及传统物理课堂的研究已经非常多了,对同步网络课堂的研究也在逐年增加,但对混合同步网络课堂的专门研究还是相当少的。

混合同步学习模型(BSLM)

2010年,Megan Hastie等人从学习环境的基本元素的混合角度提出了混合学习的基本概念:将至少两个学习基础环境组合成灵活的学习环境[1]。并提出混合同步学习模型(BSLM),由五个基本元素组成,分别是网络课堂、物理课堂、教师、学生、以及一些教室或参与者,通过组合可以派生出9中可能的模式,如表-Ⅰ。在BSLM中的模型-3和模型-9正是本次研究的混合同步网络课堂的教学环境模型,模型-9是前面八个模型的任何组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参加网络教室或物理教室,同样可以申请教师。 教师可以单独或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一批教师进行同步会议,形成合作教学团队。Megan Hastie等人认为该模式会成为“未来大学”的主流模式。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