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家庭、青春——《少年巴比伦》的几个关键词文献综述

 2022-09-04 09:09

时代之痛、成长之痛、青春之痛

——《少年巴比伦》中的三个关键词

摘要:《少年巴比伦》用戏谑的叙述风格展现主人公路小路的青春成长历程,然而油滑的笔触下是抹之不去的伤痛。笔者对小说戏谑的叙事风格进行了分析,从时代、成长和青春三个方面对小说中隐藏着的伤痛进行了解读,认为伤痛是青春成长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时代; 成长; 青春;少年巴比伦

一、文献综述

作为在夹缝中生存的70后作家,路内的名气显然比不上经典辈出的前辈作家,也比不上充分掌握文化消费市场的后辈青年作家们。50后作家如贾平凹、王安忆、韩少功等凭借文革后的“伤痕”“反思”蜚声文坛,60后作家像余华、格非、苏童等人赶上了八十年代中期的先锋文学,80后作家则积极运用新媒体,通过网络、出版营销的方式,大力侵占文学消费市场。相比之下,70后作家既来不及积淀出称得上是经典的代表作,又落伍于文化消费市场的变化,从而在正当壮年之时便被排挤到了文坛的边缘地带。路内的小说,与其他同时代的作家一样,从自身经历出发,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出发,避开政治、文化、道德等一些重大主题的书写,书写个人对于生活的种种体验和感悟。他的青春成长小说中破败的街道、落魄学校中忙碌而迷茫的青年生活取代了青年悠闲而堕落的生活节奏,显得更有底层意味。

路内近年来崭露锋芒,以路内为研究对象主要有三个缘由:第一,70后的重新崛起以及在评论界所引起的讨论使得作者认为对于 70 后作家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70后的印象,大众们往往还停留在“美女作家”、“下半身写作”等商业标签的恶性影响中,长期以来对于 70 后的创作的关注和评价不够,而对于文学的正确认知态度应该是多元包容的,路内小说以其对于时代和历史的内省态度开始不同于以往 70 后印象的创作,对于整个 70 后作家群体的宏观把握必须建立在个体化的了解之上,因此深获主流文学期刊青睐的路内无疑是具有研究价值的。第二,路内对于90年代的执着书写填补了大众对于那个时代印象的空缺,相比于其他的70后作家在出离了青春阶段之后纷纷开始写作的转型之路,如卫慧开始关注底层苦难的生存状态,李师江由城市漂泊一派的代言人也开始转向农村题材的创作。从这些作家的转型之中我们似乎看到 70后作家已经告别了青春的狂欢和肆无忌惮的写作状态,走向更为成熟或是正统的创作之路。然而在这个70后已经脱离青涩的时代,路内反而开始专注于书写那已消逝的90年代变迁,这既是作者对于 70 后作家未完成的时代文学写作的坚持同时也表明作家意图打通五六十年代与新世纪创作之间的隔阂,同时作者开拓了以往70 后都市青春书写题材的范围,在表现时代和青春这个主题上具有了更为广阔的范围。通过对于路内小说的解读和评论能够对于 70 后作家创作有更为全面的把握,从而在一个更为全面的方式来把握一个作家、作品乃至整个创作群体。第三,作为近些年来崭露头角的 70 后作家,路内在文学圈内具有一定的阅读群体,而在文学评论界中对于路内的相关研究依旧处于初步阶段。对于作家的进一步研究有利于良好文学创作氛围的营造。

现阶段关于路内的文学研究主要从以下类型来进行:一类是就路内的几部文学作品所呈现的主体做出简要的评论。比如李振《像守财奴一样守住自己的往事——路内论》,张艳梅《边缘青春与普遍时代——路内小说简论》,项静《致远恐泥——从lt;少年巴比伦gt;到lt;追随她的旅程gt;》这些路内小说简论中,是对路内的几部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成长书写模式的初步整理和归纳。李振《像守财奴一样守住自己的往事——路内论》论述了路内的工厂题材和路小路的青春困境;张艳梅《边缘青春与普遍时代——路内小说简论》论述的是路内小说的叙事动力、叙事背景以及叙事立场;项静《致远恐泥——从lt;少年巴比伦gt;到lt;追随她的旅程gt;》则是重点研究了路内的《少年巴比伦》和《追随她的旅程》两本小说,分析了小说中关于现实的书写。一类则是对路内的某些系列作品进行文本细读,或对路内的单个文学作品进行文本细读。比如葛红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巴比伦——少年巴比伦读后》,通过对于路内的作品《少年巴比伦》的细读发现路内对于90年代青春成长的关注,并对于路内回归自身的历史反思精神提出评价;周鸣之《触及存在的方式——路内的“云中人”》,则是就路内《云中人》中所表现出来的青年如在云雾中盲行的生存状态做出了揭示;李伟长《作为观念史的路内小说》则是就路内小说作品中研究了路内小说中所呈现出来的独特的时代发展观念。张定浩《把自己抛入歌声的洪流,路内lt;花街往事gt;》通过对《花街往事》的细读发现其作品中对于文革和九十年代的描写以及时代洪流中的爱恨情仇。另一类是对于路内作品的叙事方法和文学风格进行研究,比如张艳梅的《“少年巴比伦”的叙事策略》,就路内小说所运用的叙事策略进行相关论述;万浩琳的《行于荒谬之原野——路内小说《少年巴比伦》的黑色幽默风格》从巴赫金的狂欢化叙事理论对于路内小说中的语言风格进行探究。介绍了黑色幽默的叙事手法,重点阐释了《少年巴比伦》中这种手法的运用。另外,还有一些文章把路内放入整个70后作家群中进行研究,论述70后作家的创作风格。如洪治纲的《代际视野中的“70后”作家群》,张丽军《70后作家:如何成为文学“中坚代”》。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