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的牡丹意象文献综述

 2022-08-31 10:08

新世纪以来的意象研究

摘要:中国古代文论很早就出现了“意象”的概念,但是缺乏对“意象”的系统论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关意象研究的学术论文犹如雨后春笋,为“意象”构建起了完整的概念体系。新世纪以来,争论意象概念的风波暂歇,学者对意象的研究逐渐深入,在大方向上研究意象系统的文章明显减少。学者们普遍着眼于意象本身的功能、意象的作用、意象的各个分类以及意象与美学、作者独特的意象书写等等。

关键词:意象; 新世纪

一、文献综述

中国古代文论很早就出现了“意象”的概念,但是缺乏对“意象”的系统论述。属于哲学范畴的“意象”一词可以溯源至《周易》。而我们作为审美表现成果的“意象”,其概念内涵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汉代,是意象的萌芽时期。第二阶段,发展于晋代;第三阶段,六朝时完备;第四阶段,认同于唐代。最早将“意象”一词引入文学评论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文心雕龙∙神思》说:“独造之匠,窥意象而运斤。”[1]盛唐以后,论及意象者增多,主要有皎然、贾岛、白居易、徐寅等。[1]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关意象研究的学术论文犹如雨后春笋,为“意象”构建起了完整的概念体系。袁行霈先生为意象所下定义“意象是融人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2]是较为完整、合理的。

新世纪以来,争论意象概念的风波暂歇,学者对意象的研究逐渐深入,在大方向上研究意象系统的文章明显减少。学者们普遍着眼于意象本身的功能、意象的作用、意象的各个分类以及意象与美学、作者独特的意象书写等等。新世纪意象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某某意象”研究。此类文章自新世纪以来为数众多。例如《浅谈古典诗词中的柳意象》(郑宏)、《文化观照中的宋词马意象》(许兴宝)、《古典诗词中的“水”、“花”意象探析》(赵惠霞)、《论中国文学中的芍药意象》(王功绢)等等。进行此类研究的学者虽然选择的研究对象各异,但却不约而同地由事物本身的特点生发,以情感意蕴为标准,对该意象加以分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