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祭文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5 10:08

李商隐祭文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与诗歌研究成果相比,学术界对李商隐的骈文研究相对薄弱,而对其祭文的研究论述更是寥若晨星。实际上,《樊南文集》中的祭文,兼收骈文与散文的精妙之处,在华辞丽章中达成应用类文体的实用目标,又融入家愁与国恨的复杂情感交织,个体感伤气质与高超艺术手法交相辉映,在吸引后人含英咀华的同时,也赋予了骈文以全新的姿态面对历史的变迁。

关键词:李商隐 祭文 研究概况

  1. 选题缘由

李商隐作为晚唐著名文学家,一直因其绮艳华美、典丽繁复的诗作而备受后人推崇。其实,他的骈文创作,上承六朝徐庾之风,下启宋初骈文,影响晚唐乃至明清,在中国骈文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不论是艺术成就,还是情感表达,祭文都是他骈文中非常精彩的部分,虽然总数不多,但大多骈散结合、声情并茂,读来朗朗上口、唇齿生香。

《樊南文集》中的二十七篇祭文,有二十六篇都是用四六骈体进行创作的。骈体以隶事、藻饰、俪偶为基本特征,追求性情摇荡之美,是抒写性灵的绝佳载体。而用骈文的形式创作祭文,无疑是李商隐的一大创举。为了满足祭文当场诵读的要求,李商隐在创作祭文时都会通过变换句式、巧用虚词、调整语序等手法来增强祭文的韵律感和节奏感,这也使得他的祭文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凭借着扎实的写作功底,惊人的知识储备,李商隐在书写以悲痛见长的祭文时不仅避免了堆砌典故之弊病,而且兼顾声律与情韵之美。他的祭文,之所以感人肺腑,不仅是因为其中寄托了对死者的深情厚谊,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独特的生命历程融入忧郁哀伤的文字,在丰富祭文内容的同时也增加了祭文的情感深度。因此他的祭文不论是代他人所作,还是为亲友恩师所作,几乎篇篇佳作。无怪乎董乃斌先生誉义山之祭文为“《樊南四六》中价值最高,也最能感人之部分”。

  1. 研究现状

“名宦不进,坎壈终生”的李商隐庸庸碌碌一生,得到的却是“而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的评价,辗转于两个不同党派之间的行为,在那个强调“义”的时代,被视为彻彻底底的背恩,这种时代价值观也直接影响了《樊南文集》的流传情况。再加之李商隐逝世后理学思潮盛行,随后的一系列诗文革新运动也都导致了骈文的式微,因此后人对李商隐骈文的关注及研究也相对较少。

但在近年来为数不多的专论李商隐祭文的论文中,柳少华认为李商隐在祭文中流露最多的是对自己怀才不遇、身世坎坷的感叹,而他的遭遇在那个没落的时代也反映了一大批中下层知识分子的共同命运,带有时代共性的烙印。韩大强的《李商隐祭文的艺术技巧》则主要从李商隐祭文的语言技巧角度入手,论述了祭文善用俪偶、长于事典,句法多变、虚字相衬,叠加叠问、铺排渲染这三方面的特点。

除此之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中国古代散文史》等专著中,也都有提及义山骈文的总特色是将对亲友的悼念之情与自身的飘零之感融合起来,结合真情实感,因此有感人至深的魅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