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5 09:08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研究综述

摘要:读写结合研究,在当下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课题,各路学者各显神通对读写结合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本文主要从理论体系、实施策略以及不同的价值取向对现有的论文进行分类,大致了解了目前对读写结合理论的取舍,并提出对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功能的关注。

关键词:读写结合;初中语文

读写结合教学是指教师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联系,寻找有效的结合点和训练方式,让学生从读中学写、在写中读,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实现学生读写能力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教学。

早在上个世纪末,叶圣陶先生就在他的《语文教育论集》中强调:“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他指出“听说读写宜并重”。听说读写并重的原则开创了现代语文教学的一条新道路,然而“读写结合”这一理念的提出并逐渐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是近十年来才开始的热潮。近五年来,读写结合已经成为语文学科教学界一个喷香的香饽饽,仅在中国知网上以“读写结合”为检索主题,就能跳出一万多条记录,论文发表数基本处于一个每年稳步增长的趋势,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期刊上都能看到“读写结合”活跃的身影。

一、有关读写结合原理的研究

读写结合的研究历史源远流长,在传统的学科教学论、现代的教育学理念、心理学领域等都有所涉及。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建构新的认知图式的过程。这种新的图式不仅仅是原有图式的延续,而且具有创造性,是在原有图式的基础上构建新的认知图式。对读写结合而言,这要求教师把阅读中呈现的语言同化到学生原有图式中,再经过修改和重建后顺化产生新的语言图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朱建军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学语文“读写结合”研究》就非常系统并且学术地阐释了多元视角下的读写结合教学。他的论文从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图式理论这两个角度来分析读写结合教学,他认为,读和写在教学活动中本是分离的,而建构主义思想的引入,读与写这两个彼此分割的教学领域才开始逐渐走向融合。图式理论则是从较为微观的角度,用图式来说明知识的表征样式,朱建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任务应该是帮助学生建构写作“图式”。

除了教育学基础,有的学者选择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加深读写结合的理论基础,金毅的一篇《关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的研究》就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对读写结合展开研究。他认为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写作则是一个言语交际的活动,是一个从思想到语言,内容到形式,内部到外部,整体到部分的心理过程。在对阅读心理和写作心理的阐述中,他提出要把读写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模仿机制和迁移机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