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整本书导读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5 09:08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整本书导读研究

摘要:目前整本书阅读和学生思维训练都是语文学科教学领域的两个热门问题。整本书阅读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方面表现出极具潜力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其对学生思维发展的作用。本文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针对培养学生不同类型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对整本书阅读的导读策略有侧重地进行研究,以期更充分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借助思维导图,通过信息统整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名著对比培养分析能力,通过综合性评价培养辩证思维能力,通过个性化写作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思维能力 ; 思维导图

一、文献综述

一、整本书阅读理念的提出与发展

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改订》中提出了“该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要求,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学生要读整本的书,并且对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以及指导方法进行了初步的阐述。1949年,叶圣陶先生在草拟《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时又做了这样的表述:“中学语文教材除单篇的文字外,兼采书本的一章一节,高中阶段兼采取现代语的整本的书。”叶圣陶先生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在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中得到了体现。但是由于受社会条件的限制,受传统选文式教材的影响,叶圣陶先生的整本书阅读的理念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引起语文教学充分的重视,也没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叶圣陶先生提出的读整本书的理念局限于初中学段和高中学段,随着教学条件和教学观念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理念逐渐从初中学段和高中学段适应到小学学段。2001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鼓励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阅读”方面提出课程目标与内容:“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hellip;hellip;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从“阅读与鉴赏”方面提出了十四点要求,其中包括“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一年内课外自读五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自1941年叶圣陶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至今,语文教学越来越关注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语文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2017年启用的部编本教材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小学一年级就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初中设置了“名著选读”,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中设定了十五个学习任务群,其中任务群二正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二、语文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都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中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理念。2018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的基本理念,并且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其中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语文教学也越来越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