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短篇小说中的“低贱”动物意象文献综述

 2022-08-08 10:08

卡夫卡短篇小说中的“低贱”动物意象

摘要:在卡夫卡笔下的“动物世界”中,他试图通过动物的视角去观察和探索人类文明,并进行深刻反思,唤回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被遗忘和丢失的部分,发人深省。这些动物多以“低贱”的形象存在着。在现有的卡学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这些动物的出现是为了折射人类世界的荒谬与人类所身处的困境,反映卡夫卡本人的卑微及他对异化世界的恐惧与不安。卡学界对卡夫卡动物意象的分类、发展过程、动物癖好的成因以及小说的创作目的、提出是问题等方面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卡夫卡; 动物意象; 短篇小说;人类文明的反思

一、文献综述

(一)引言

被尊为“西方现代派鼻祖”的卡夫卡在整个二十世纪的文学界和评论界一直是经久不衰的存在,国内外研究卡夫卡的论文和著作可谓汗牛充栋,研究卡夫卡及其创作也形成了一门世界性显学:“卡学”。

在我国,我们可以根据年度论文的数量、标志性成果的取得等方面将国内学者对卡夫卡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起步期(1966 年—1995年)、发展期(1996年—2002年)和繁荣期(2003 年—至今)。 起步阶段,国内评论界对卡夫卡投注的目光不多,只有叶廷芳等少数学者对卡夫卡“情有独钟”。而后来,“卡学”研究队伍迅速崛起,除叶廷芳、黎奇等学者外,涌现了一大批“卡学”专家,如青岛大学中文系的曾艳兵、黑龙江农垦师专中文系的祖国颂、承德民族师专中文系的冀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分院的张唯嘉等等。另外,著名作家残雪的加盟,也给“卡学”注入了新鲜血液。

  1. 研究现状

卡夫卡笔下有这样一个“动物世界”,他试图通过动物的视角去观察和探索人类文明,并进行深刻反思,唤回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被遗忘和丢失的部分,发人深省。卡夫卡笔下的动物多具有丑陋的、不起眼的、弱小的“低贱”形象,动物的视角折射出世界的荒谬与人类的困境,反映卡夫卡本人的卑微及他对异化世界的恐惧与不安。在查阅国内外有关卡夫卡动物意象方面的文献后,我发现,卡夫卡笔下的动物从意向的内涵上看主要有四类:重压下的逃避、身份的焦虑、对立面的化身以及换位的思考。而从意向的发展上来看,卡夫卡早期作品中的动物意象创作主要表现为人与动物之间形态的变异与转化,是人借助变身来逃避世界、逃避恐惧与不安,最典型的就是经典之作——《变形记》;而其晚期的创作中就很少再出现人类与动物的对照,而是只呈现动物的层面,一切叙述都只在动物的视点下完成。卡夫卡的动物癖好之成因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在写作中设置阅读障碍,在艺术中追求陌生化效果,在现实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空间。有学者认为,其动物小说以谜团暗示读者,也许唯一的救赎便是回归人群,在日常中找寻超脱的可能。卡夫卡借荒谬可笑的动物世界影射人类的现实世界,描绘出人类在日常世界中理性和非理性的挣扎摇摆,为沉迷异化现状的世人们敲响警钟。

  1. 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卡夫卡动物意象方面的国外研究文献有德国学者威·埃姆里希的《论lt;一条狗的研究gt;》,其中提出卡夫卡晚期的三部创作《一条狗的研究》、《女歌手约瑟芬与耗子民族》和《地洞》作为纯动物小说,即作品中不再出现人与动物的对照而只保留了动物层面,展现了这样一种状态——“人的有限的、经验的表象世界的外壳已被剥去,人的存在整体便完全显露出来,从而使这种存在的基本矛盾得到体验和反思”——论文就《一条狗的研究》展开深入的论述。文献中提出了卡夫卡动物小说创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变,即由表现坠入动物世界或脱离动物世界转变为把这样的境况突变作为一个大前提,将“究竟如何才能使一种产生了如此突变的普遍的现实为人理解、尽然有序,获得存在的能力和生存的可能”这样的问题置于上述的大前提之下提出并进行文学创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